比利時新政府難產

2011年01月23日國際
【新唐人2011年1月24日訊】(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特稿)比利時自去年6月國會改選後迄今將近230天,仍無法化解新政府難籌組的僵局。如何解套?比利時人卻說,可以牽著馬到河邊,但不能強迫馬喝水。

比利時的內閣難產危機,雖起因於首都布魯塞爾市的三個選區應劃分屬北部的荷語區或南部的法語區,但長久以來,荷語及法語政治勢力彼此向來不合,加上財政問題擺不平,內閣難產的棘手問題更顯無解。

總人口數約1000餘萬的比利時,由北部講荷語的弗拉芒區約600萬人及南部說法語的瓦隆區約450萬人組成。

因瓦隆區經濟發展遲滯,失業率約14%,經濟發展較優越的佛拉芒區選民所繳稅金,部分比例得挹注瓦隆區。

由此之故,不願再被瓦隆區拖下水的佛拉芒區,要求增加地方自治權限的聲浪日益高漲,但瓦隆區則堅持必須維持中央政府主導、統籌財政等施政的體制,以致僵局難解。

加上去年6月比利時國會改選結果,主張佛拉芒區脫離比利時獨立並單獨加入歐盟的政黨新佛拉芒聯盟(NAV) 拿下最多國會席次躍升第一大黨,可是NAV的席次又沒過半數,如何與其他政黨妥協組閣,更是棘手。

比利時國王艾伯特二世(Albert II)雖曾任命不同人選調解爭議,但近230天了,比利時聯合政府仍沒有成形跡象,已破荷蘭1977年209天無法組成聯合政府的紀錄。

若情況再無改善,至3月30日比利時將打破伊拉克在2009年所創下289天政府沒影的紀錄。心焦的比利時民眾雖發起各樣呼籲,期盼國家不要分裂,政府別再讓人民失望,甚至有人發起蓄鬍催生新政府。

比利時政界人士的反應卻潑了民眾一盆冷水。他們說,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不能強迫馬喝水。

政府難產恐將讓比利時陷入經濟發展危機的警訊已浮現。

自愛爾蘭步上希臘後塵暴發債務危機接受歐盟紓困後,市場即揣測除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之外,比利時也被列入觀察名單,因有消息稱,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評估,若半年之內比國政治僵局仍無解,將調降比利時的信用評等。

但是為解決經濟可能陷入危機的困境而在壓力之下組成政府,能否釜底抽薪解決比利時的政治僵局也不見樂觀,因比利時先前也曾因類似的政治僵局倒閣國會改選,釀成半年多無政府的政治危機。

目前比利時仰賴前總理勒德姆(Yves Leterme)維持過渡政府的架構苦撐待變。勒德姆扛起去年下半年比利時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重任,並盡力維持國家各部門與機制正常運作,但過渡內閣不能拍板重大決策,勒德姆的看守角色還能扛多久,已非由時間來解決如此簡單。

財政的分配與治權應否下放是釀成比利時政治危機的兩大癥結,而錢與權的爭議又因法語區與荷語區的長久不合更糾結,剪不斷、理還亂。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