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5月22日訊】(中央社台北22日電)浙江省紹興市某中學今年參加航海模型加分測試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家長分別是副區長、銀行行長、財政局副局長、交警科長、教育局科長、中學黨委書記等。事件曝光後立即引來諸多質疑。
據新華網報導,「高考加分」制度設計初衷是鼓勵學生學有專長,但時常出現「特長生不特長」現象,讓外界對此初衷產生「陌生感」。2006年高考錄取中,湖南省曾出現數百名跑幾圈就氣喘吁吁、使出「吃奶」力氣也將鉛球扔不出幾公尺遠的「省級運動員」。
據分析,「高考加分」制度面臨信任危機,原因之一在於資訊不公開。「高考加分」項目由教育部劃定,各省份進行選擇,政策解釋權與最終決定權均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關門」設立和運行「高考加分」項目的現狀,使得權力失去監督制約,在一些地方成為以權謀私的工具,也成為人們質疑這項制度的根源。
各種名目的加分,使外界對高考公平產生擔憂。浙江省從2008年開始取消優秀畢業生「高考加分」政策。一些省市也在醞釀取消省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者、省級三好學生、優秀畢業生、優秀學生幹部等各種名目的獎勵加分政策。
分析指出,「高考加分」制度執行中的偏差,可以透過改進執行來解決,最好的辦法便是公開透明,接受民眾監督。否則,即便取消某些加分項目,也無法保證保留下來的項目不成為以權謀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