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中国”一词表何意?出于何时何人何地?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6月28日讯】

最早的“中国

先秦诸子百家著作,有许多提到“中国”一词。例如: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

到了西汉时代,《急就篇》(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记载:

“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边境无事,中国安宁……。”

汉地广大,万方来朝,中国安宁。此时,“中国”与“非中国”的界线已经非常明白。

西周的青铜器“何尊”

目前所知,最早载有“中国”一词的,是公元1965年于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塬出土的西周青铜祭器“何尊”的铭文。

“何尊”制作于周成王时代,是已知西周初期第一件留下纪年的青铜器。周宗室何氏的先祖曾追随周文王,“何尊”是何氏一族所铸造的,刻有铭文有122字,反映周成王营建成周(雒邑)的历史,与史书相佐证。铭文记录“余其宅兹中国”一词,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何尊铭》记录成周建成,“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周成王训诰宗族何氏子于京室,提到周武王克商,告于天下:“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音同益)民”,就是宣告:我(周武王)要在此天下之中的“中国”治理人民。周代行封建制度,天子之国建置于天下之中,是周代建制的传统。周天子的“中国”也就是代表天下国家。

当时西周的京师在丰镐(宗周,今陕西西安),营建新京都成周雒邑(在今洛阳)是周武王的遗志。雒邑处在伊水、洛河间,在地理上有优势,可加强对东方的控制。邑,就是“国”(《说文解字》),京师就是周天子之国。新都雒邑位处“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不管哪方来进贡,里程都是一样。建成后,周成王也常驻跸于此。

周武王攻克殷商后,三年即薨,武王想营建东都的心愿就未及达成。成王继承王位(公元前1042年到公元前1021年在位),完成武王遗志。《史记‧卷四‧周本纪》也有这一段记载: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雒邑,如武王之意。……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诗经》的辅证

同样是西周的文献、中国最早诗歌集《诗经》(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的《大雅‧民劳》篇也使用了“中国”一词: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此中的“中国”相对于“四方”,代表国家的概念。若从汉《毛诗正义‧卷十七‧十七之四》的解释:“中国,京师也。”这京师“中国”就是周天子之国,代表国家。

《毛诗‧序》说:“《民劳》,召穆公刺厉王也 ”,厉王是西周末期的天子;《何尊铭》则是西周初期的作品。显然,“中国”为天下之中之国,这概念在西周时代已经定型了。

参注:何尊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现存119字,因底部破孔,残损3字。铭文记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雒邑之事,此铭文纪事可与《尚书‧召诰》、《逸周书‧度邑》等古文献相互印证,具有非凡的史料价值。

──转自《大纪元》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