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正统婚礼有深意 中共扭曲藏祸心

中国古代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人生四大喜事,一是久旱逢甘露,二是他乡遇故知,三是洞房花烛夜,四是金榜题名时,其中后两件凑在一起合成了“双喜临门”。由于古代是德治、礼治社会,礼制、礼节在从皇帝到庶民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最为重要的四大礼制分别是:冠礼、婚礼、丧礼和祭礼。

“祭礼”指祭祖、祭神的礼节,“冠礼”指男子二十岁时加冠以示成人的成人礼,人过世之后的丧葬仪式则为“丧礼”,而“洞房花烛夜”前必定少不了“婚礼”,需拜天地神明和父母,隆重其事。儒家认为,婚礼是两姓合好,上则行宗庙祭祀的职责,下则养育后代,因此婚礼是恭敬、谨慎、尊重婚姻的正礼。

中共窃夺政权后,冠礼、丧礼和祭礼都被中共以“封建迷信”为由废弃,当然根本原因与中共不敬天敬神、信奉无神论有关。而作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的婚礼虽然保留了下来,但在中共几十年别有用心的扭曲下,中国人也只是继承了“形式”,而忘却了内涵,甚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淡化婚礼,结婚离婚随意,非婚同居等。其对社会造成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正统婚礼之深意

早在二、三千年前西周的周公制礼后,结婚就有了一套固定的程式,即“六礼”,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就是男方请媒人去向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同意后,男方家派使者到女方家致辞,并送上礼物—-大雁。纳彩后,使者要询问女方母亲的姓氏,了解对方的血缘关系,以避免出现同姓婚配的情况。因为同姓结婚,会使子孙不能昌盛。同时还要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看是否和男方相合。

如果双方姓名、八字相合,男方家会再派使者前往女方家通报,称为“纳吉”。随后,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先秦时是帛和鹿皮,此谓“纳征”,相当于后世的订婚。订婚后,男方家占卜吉日后,为了表示对女方的尊重,派使者到女方家请求确定结婚日期,这个礼节称为“请期”。女方家通常会请男方家确定,此时,使者再将选定的吉日告知女方家。

以上五个程式均要在早晨行事,而且使者每次带的礼物中都有大雁。为什么选择带大雁呢?因为大雁是候鸟,秋去春来,从不失信,暗喻夫妇间也要不失时,不失节。大雁还是从一而终的候鸟,暗喻夫妇间要彼此忠诚。此外,大雁飞行时十分有秩序,壮年大雁在前,幼小和老弱大雁跟随在后,这是其他候鸟所没有的,用于婚娶,暗喻长幼有序进行。

吉日来临那天,新郎要亲自去女方家亲迎,而且时间是在“昏”时。《礼记》中专门有“昏义”一章,“昏”为通假字,“昏”与“旦”相对,“昏”在此同“婚”,因古人婚礼常在黄昏时分举行。儒家对此的解释是:新郎到女方家迎亲,新娘则跟随新郎到夫家,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而昏时正是阴阳交接之时。“婚姻”一词正是源自于此:新郎于昏时而来,谓之“昏”(同“婚”),新娘因之而去,谓之“姻”。

新郎在出发亲迎前,父亲都要对他进行教导,而新娘则打扮一新,在房中面朝南而立,等待丈夫的到来。新郎到达后,新娘父亲出门迎接,新郎然后向岳父岳母行礼。之后,新娘出房,跟随新郎回家举行结婚仪式。

为什么新郎要去亲迎新娘?大概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表现出对女子的尊重,也含有从夫居这一婚制的特点。二是亲迎被看成是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基本依据。古代凡未亲迎而丈夫死,女子可以改嫁。然而一旦举行了亲迎之礼后丈夫死,新妇就只能“从一而终”了。三是阳动阴静,因为女子天生羞涩,故必由男子主动上门娶妻,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人的普遍心理。

虽然现在大陆的中国人经过多年的“洗脑”,早已经不知“六礼”的程式究竟为何,但人们在无意识中,却依然秉承了古礼--亲迎。

在新郎将新娘接回家后,男女要先拜天地,请天地作为婚姻的见证;拜高堂,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请父母做婚姻的见证;夫妻对拜,以示相敬如宾。礼成,代表着夫妻二人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西周时的婚礼,夫妻二人还各取头上一捋头发,合而作结,称为“结发夫妻”。

中共对婚礼的扭曲

无疑,正统婚礼既表达了对天地神明的敬畏,也表达了对父母的孝,彰显了夫妻间的恩和义。而反天、反地、反神、反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共对此当然是无法忍受的。据《解体党文化》一书剖析,婚礼的细节常常成为人一生中最幸福的回忆,因此共产党也一定要把婚礼作为其巩固和维系统治的重要方式。

1929年,中共在赣东北苏区推出了首部《婚姻法》,鼓励婚姻自由,开始打破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此后又在中共各苏区推广。中共的《婚姻法》不是保护婚姻,而是为了让人离婚方便,想离就离,一句话就行,组织做主,叫“个性解放”。中共苏区离婚率飙升,中共党内、所辖地区淫乱盛行,与此关系密切。

也正是在中共推出《婚姻法》后,中共开始插手婚姻,并使之带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比如结婚需要“党组织”批准,不同“阶级”地位的相亲相爱会受到警告或不被批准。而党的干部则常常由“组织”给配一个,于是这样的家庭充满对党的感激,变成党的“微型战斗堡垒”。婚礼的仪式被鼓吹为“新事新办”,不再拜天地神明,而改为向党唱赞歌,用党替代了传统的神的位置。

《百年风俗变迁》中提到了中共建政后的婚礼形式,除了在服装上去掉了男子的马褂长袍、女子的凤冠霞帔而改穿列宁装之外,证婚人也从天、地、父母换成了“党支部书记”。结婚的时间则选在“五一”、“十一”这样的中共规定的节日,“拜天地”变成了“向毛××像鞠躬”。

至文革时,结婚前更要念一段毛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中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同时还要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恩情深”,“毛泽东思想是传家宝,谁要是反对她,谁就是我们的敌人。”在婚礼庆典上,还要绷紧“阶级斗争”的弦,向毛表忠心。

文革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有工作单位的人,尤其是有头有脸的人的婚事仍然免不了党组织、党领导的介入,甚至请高官致辞,新郎新娘还得表示感谢党的关怀。而且,由于中共的长假都安排在“五一”和“十一”,中国人有时不得不在这些假期中安排婚礼。自然将来回忆起来时会指着照片说:“我是在某某年‘国庆’节结婚的。”从而潜移默化地将中共的节日,与普通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联系起来。

更为可怕的是,早已被中国洗脑的中国人早已不知正统婚礼的内涵,正统的婚姻礼节被彻底抛弃,即便保留了亲迎,但却不知其内涵。自然,婚礼的神圣感和责任感也不复存在。现在的很多婚礼低俗、胡闹,以及小三、一夜情、包二奶等盛行,与中共破坏正统的婚姻观念和婚礼形式不无关系。而中共包藏祸心,毁灭包括婚礼在内的传统文化的真正原因,大纪元刚刚推出的《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系列文章给出了清晰的答案,那就是彻底毁灭人,让人不相信神佛,从而失去被神佛救度的宝贵机缘。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王馨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