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明星之死为何成为最热的新闻

中国有句话,不知是否老话,叫“死者为大”,近年来在网路舆论屡屡被提起。意思是要尊重死者,人死了就不要说什么了。实际上是不要说不好的,哪怕说的是事实,而只能说好的,至少是哀悼或沉默。“死者为大”对公认的好人去世,也许成立,对公认的坏人呢?大多数的人不好不坏,或者有好有坏,难道就因为死了就不能说了吗?如果“死者为大”成立,那么所有的历史研究都没法进行了。

其实多数时候,都是喜欢死者的人,用这句话做借口,来堵住不喜欢的人的嘴,不希望人家评说,或者只想听到一种声音,特别是对名人或公众人物的死。可网路总是众声喧哗,观点多样。你喜欢的人,别人可能不喜欢。你热衷谈论的人,别人可能不知道、没兴趣。

9月16日晚间,突然传出28岁的上海艺人乔任梁去世的消息。警方排除是他杀,微博上关于死因则有抑郁症自杀、涉及隐私的非正常死亡等各种传闻。乔任梁是何人,许多人并不知道。本文除了哀悼,对他的为人、演艺和死因,也无意评说,只说去世引起的新闻现象。

当晚微博一度出现瘫痪,许多网友反映不能登录、访问缓慢、搜索功能没法使用。深夜时分恢复正常,新浪微博CEO王高飞发贴称,此次艺人去世引起的访问量,相当于之前同时发生的女排夺冠和王宝强婚变,两次热点事件加起来的巨额流量。微博系统稍后显示,和此次事件有关的三个关键字,排在搜索榜前三位,搜索次数都在千万以上。与此同时,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导。

为什么媒体和公众对明星之死如此关注呢?

生而平等只是理想,死不平等也是现实。国外有学者统计确定年代的研究时段,国际媒体对战争、灾难、事故、流行病等死亡事件的报道,发现发展中国家平均死1500人,才相当于发达国家死1人的报道。中国也是,甘肃贫困一家六口惨死的关注,也不及上海娱乐界一明星去世的热度。不在于死的方式和人数,而在死的是谁,在哪里。

公众对某事的关注,往往来自媒体选择性报道的议程设置。报道明星的死亡,媒体政治上安全,不像报道雷洋“被嫖娼”死一样,由于涉及警权、影响稳定会被删贴;也不像报道杨改兰一家六口惨死一样,由于涉及贫困、贫富分化等问题,说不清楚还惹麻烦。从新闻业务的角度,这些蹊跷死亡事件,由于调查采访难,各种干扰多,容易触发当局政治敏感的神经和民众不满的心理,吃力不讨好,远不如报道明星的事简单,有人情味,更有商业上的回报。

公众的关注还容易被“意见领袖”所引导。每每遇上这种事,不管是否相识相知,许多明星、名人作为“意见领袖”都开始悼念煽情。明星怀念明星,既符合人性,也是最安全且划得来的事儿。一是让公众感到善良有人性,二是自己一旦遇上什么不幸事,也会有人如此挂念,不至于落寞。现实生活离公众很远的明星,更容易把明星当作自己人,心理和地位上,很多人的潜意识里,恐怕不把底层穷人当作同类。经常见到明星呼吁救助宠物猫狗,却很少为底层百姓的不幸发声。

而普通人又能怎样?在对别人的不幸报以同情的时候,只能庆幸自己别遇上麻烦。他们无力改变社会的不公,多数人只能及时行乐,娱乐至死。

所谓“死者为大”只是民间没有强制力的劝诫,而比这更大的政治上的禁忌、商业上的逐利,对公众话题的选择,对活人思想言论的控制,比死人还要不幸。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