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尼克狐碎一地 怪熊孩子?熊家长?

【新唐人2016年06月01日讯】“北京青年报即时新闻”官方微博5月30号发布的一个帖子,让很多《疯狂动物城》的影迷们心碎,由上万块乐高积木组成的尼克狐狸,刚展出1小时候就被孩子推倒,碎了一地。很多网友责备推倒尼克的“熊孩子”,以及没管教好孩子的“熊父母”。为什么这几年“熊孩子事件”频发?来看报导。

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用了上万块乐高积木,供职于某教育机构的赵先生拼出了这只将近1.8米高,价值约10万元人民币的乐高尼克狐狸

乐高尼克在宁波鄞州的万达广场展出,周围用绳子隔离出一个区域,并有禁止触摸的标志。很多孩子来和尼克合照,拍照时孩子们可以走进隔离区,有工作人员看着,禁止触碰展品。

不过赵先生告诉《北青报》说,“就在展出了1个小时后,有个4、5岁的小男孩在合影的过程中推了一下尼克,然后它就倒地摔碎了。”

事后孩子的父亲前来道歉,赵先生尽管非常沮丧,但很宽容的表示,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不要赔偿。

许多网友留言安慰赵先生,而更多网友指责推倒尼克的“熊孩子”,以及没管教好孩子的“熊父母”。

台湾心理学博士、教育专家陈彦玲不赞同一味的指责孩子。

台湾心理学博士、教育专家陈彦玲:“这个孩子本身,他到底是因为完全没有规范的概念?还是因为在生理上,他可能在协调的发展上还没有办法非常的成熟?也有可能会产生这种,让外面人觉得他用力不当。”

但陈彦玲博士认为家长是有责任的,同时在事情发生后家长的态度也非常关键。

陈彦玲:“如果大人的表现让这个孩子觉得,太好了,还好人家不要求我们赔偿,孩子有可能会养成侥幸心理。可是如果家长不是这么解释,他去让孩子知道,别人为什么能这么宽容?中国古人都还有‘以德报怨’等等的传统。事件不分大小,但是你怎么带领孩子,透过这个事件本身,去建立他健康的、积极的、正向的、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熊孩子”原来是北方方言,泛指惹人厌的孩子,也会作为对调皮孩子的昵称。但近几年被网民定义为5到12岁左右“好破坏、爱撒泼、能惹事”的孩子。近年来大陆“熊孩子事件”频发,有些让人无法一笑了之。

而更加引发争议的,是有些“熊孩子”家长的态度。例如有“熊孩子”在公交车上玩滑轮,家长置若罔闻,还振振有词。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展品被“熊孩子”拉扯损坏,家长不但不阻止,还在旁边拍照。

语言文化专栏作家 高天韵:“熊孩子的产生可能更多是反映在中产阶级,甚至是经济非常富有的上层的社会家庭。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有强大的经济支柱,可以满足孩子所有的物质欲望,而且不想让孩子受欺负。对于物质过分的重视,就会导致精神和道德层面的缺失。实际上这个熊孩子现象,为什么网友这么关心,都是因为大家发现,中国社会道德下滑,在儿童这个层面已经体现出来了。”

语言文化专栏作家高天韵指出,原因是中共60多年的统治,摧毁了中国社会道德,鼓励人们互相斗,重视金钱利益。

高天韵:“所以最近的几代人非常明显。就认为道德不重要,道德不值钱。在经济上能取得成绩,个人能挣钱就是好事。那么这一代人,一代人发展过来,他们对孩子肯定也会灌输这种思想。我觉得这是造成所谓的小皇帝也好,熊孩子也好,最深层,最基本的原因。”

陈彦玲博士指出,“熊孩子”现象和中共此前施行的一胎化政策也有一定关系,家长对独生子女过于担心和爱护,也会影响孩子的观念。

采访/易如 编辑/尚燕 后制/钟元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