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孔子论“君子之道”

【新唐人2016年02月26日讯】《孔子家语》记录了孔子关于君子之道的几段对话,对今天的世人,仍有所教义。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和物质生活的改变,然而文化的精髓却不会因此而消散,就像黄金不管是埋在土里、搁在水里,历经千万年都不会被腐蚀变质一样。

齐国有个叫高庭的人对孔子说:“我不远千山万水,从齐国到这里来见先生,是为了学习君子之道。希望先生能告诉我。”

孔子说:“内心要保持正直纯净,这是做人的根本。再以外表行事的恭敬慎重,来守护自己的心志;实践仁义,能锲而不舍;看到有才德的君子,就虚心学习;碰到无才的小人,就要远离。对有才能的君子,绝不可有嫉妒之心,而要认真学习他的行事作为。这样千里之外的人,都能和你亲如兄弟。若不能学习君子的行事作为,则就算是近在身边的人,也无法相处。”

又说,“我们日常生活,每天说那么多话,做那么多事,若要避免说出会惹祸的言语,做出会后悔的行为,是很不容易的。这只有真正智慧的人才能做到。所以行事小心谨慎,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知道,一个人即使一生都没做什么错事,也可能因为一句话的不当,而前功尽弃。所以说,要成为一个君子,就必须时时谨慎!”

曾跟随孔子的曾参与孔子的对话,表述了孔子对君子德行看法。

孔子说:“颜回拥有四样君子的德行:一是实践仁义的意志坚强;二是别人劝谏时,能柔顺接纳;三是接受官禄时,慎重谦退;四是生活言行,谨慎小心。史鳅也有三样君子的德行:一是虽然没有官位,对上位者仍忠心耿耿;二是虽不祭祀,对鬼神仍心存敬重;三是对自己严苛,对他人宽容。”

曾参说:“我常看老师有三样了不起的作为,但我自己却始终做不到:一是老师只要看到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就能原谅他以前的一百个缺点;二是老师看到别人的好处,就像自己的好处一样,一点也不嫉妒;三是老师只要听见一句好话,就一定认真在生活中实践,一点也不松懈。我看到老师这三个作为,自己却始终做不到,我比颜回和史鳅还差得远。”

孔子说:“我死后,子夏会一直进步,子贡会一直退步。”

曾参问:“为什么呢?”

孔子说:“子夏喜欢和比自己强的人在一起,子贡则喜欢处身一群不如自己的人中间,好大发议论。我听说,想了解一个人,可以从他的父亲、朋友来观察;想了解一个君主,可以从他委派的使者来观察;想了解一块土地的性质,可以从生长出的草木来观察。所以说,跟好人在一起,像走入种植兰花的花房一样,久了就感觉不到香气,是因为你无形中也染了兰花的香味;与不好的人相处,就像跑到鱼市场一样,久了也就不感觉腥臭,是因为你自己已经染了一身腥臭。近朱者红,近墨者黑。所以,君子对身边相处的人,一定要慎重选择。”

责任编辑:又容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