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象让中共极其尴尬 文宣系下达封口令

【新唐人2016年01月15日讯】(新唐人记者唐迪综合报导)近几年来,流传于海外媒体上不少有关中共高官的仕途突变,乃至中共政局走向的一些内幕性传闻和爆料,都被随后发生的事实所印证。在某种程度上,海外媒体已成为中南海政治气象的预报台。这种现象让中共极其尴尬。近日,有港媒披露了中共中宣部去年12月向媒体下达的一个封口令,引起舆论界的解读。

去年10月中旬,上海澎湃新闻连发3篇报导,回顾黄奇帆在重庆任职14年做过的“大事”,对黄奇帆颇有点赞之意,并分析黄奇帆的政治前途,指其将更上层楼。但该文随后遭到当局的点名批评,并由此引出上海当局对其管辖的媒体下发明确指令,要求不得报导涉及中共官员职务变化的内容。

今年1月11日,香港《南华早报》报导称,据数名上海资深媒体消息人士透露,在2015年的12月,曾有一份内部文件被发到上海各主要媒体。在这份文件中,中共宣传部门强调,报导要避免政治敏感议题,尤其人事变动的问题。同时,要求编辑们在处理诸如反腐运动、经济政策等非敏感议题时也要小心。

对此,香港东网1月13日发文分析表示,中共宣传系统颁布封口令之举,很可能是因为中共十九大的人事安排将全面展开,当局担心各种猜测会干扰人事布局。因为过去常有一些“诸侯”为了上位,利用本地传媒自我宣传,或者以深度调查报导为名来“抹黑竞争对手”。

文章指,从中共十六大到中共十八大,中共的党代表们尚未正式投票选举,海外媒体早早就能披露三届党代会的各种安排方案,“而且百分之百准确”;特别是中共十八大前夕,薄熙来免职、令计划儿子车祸等重大事件,甚至中共红墙政治斗争的诸多细节,中共高官的人事变动,都被海外媒体一一提前披露,“准确预报”。海外媒体俨然已成为“中南海政治气象的预报台”。这些现象反映出有人严重泄密,而这一点让中共当局“极其尴尬”。

文章认为,这个频频向海外泄密的“深喉”,应该是占据核心岗位,能够获得中组部、中共中央纪委甚至政治局常委会的讯息的人。因此,当局在对中办等核心岗位进行大换血的同时,加强了对媒体的管控,下令打击媒体对有关中共人事议题的炒作。但当局的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因为按照媒体运作规律,议题愈是被封堵,传看的人就愈多,“一堵了之难以解决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海外时政观察人士郑经纬表示,密室政治是中共黑帮家法式统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正是因为中共政治暗箱操作的惯性,让中共党内各派系采取了“出口转内销”的特殊方式作为其权斗的工具。由于这种有特殊政治目的的主动放料往往是真、假掺杂,爆料公开后各方的解读也是五花八门,其结果必然是加剧政治局势变数,这也是眼下中共中宣部对其能管控的媒体,下达对政治敏感消息“禁声”命令的原因所在。

郑经纬指出,事实上,讯息“封堵”的方式所能起到的实际控制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在中共黑箱政治仍然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以异常渠道释放各种资讯的方式很可能会越禁越烈,这也可以视为中共自己毁灭自己的一种特殊方式。

责任编辑:凯欣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