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科研腐败 大陆百余篇国际论文被撤

【新唐人2015年11月17日讯】国际论文,通常被视为各国科研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但这对当下的中国大陆来说,似乎要大打折扣。今年以来,大陆已有上百篇国际论文因涉嫌造假被撤销。学者指出,大陆学术体制的官僚化、权力化、功利化造成了学术腐败,而其根本则源于中共当局的诚信缺失。

今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社”撤销了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8月,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绝大部分来自中国。10月,拥有《柳叶刀》、《细胞》等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的出版巨头“爱思唯尔”,撤销旗下杂志刊发的9篇论文,更是全部来自中国。这些论文被认为造假。

那么,大陆科研人员为什么要冒险造假?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呢?

北京师范大学MBA导师、经济专栏作家段绍译:“造成中国学术造假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学术的官僚主义。本来应该学术在民间、学术在大学,而我们中国的学术都是已经官僚化了,政府权力参与的因素太多。”

北京师范大学MBA导师、经济专栏作家段绍译表示,中国的大学都是由中共党委来领导,校长也要中共组织部门任命,这种制度直接导致了权钱交易等学术腐败。此外,在中共政府诚信缺失的情况下,学院对诚信教育也不够重视。而片面强调文章发表数量的学术考评体制,更助长了学术造假。

段绍译:“现在在中国这些大学,做假的不管是教授还是校长、领导,比比皆是。(大学)对学者的考评体系造成了造假的原动力。”

美国加图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原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也谈到,在中国没有自由的学术氛围,很多大学、机构都是用行政命令布置科研任务。而科研本身有它的规律,往往需要在宽松的学术环境下,钻研很多年才能有所发现。

美国加图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原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但中国呢,都喜欢搞运动式的,领导就完全是拍脑袋瓜,说每一年都要发表出什么样的论文,每年都要有成果,而且每一年的成果都要差不多的数量和质量,这个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指挥棒下就会逼迫人们造假。”

夏业良提到,科研人员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会获得奖金、还有可能得到配套资金、人员、课题项目、实验室、晋职等各种好处,这些利益上的诱惑,造成真正沉下心来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各课题组基本是谁官大谁是负责人,功劳都归负责人。

夏业良:“这样的一种科研体制,本身就注定了它没有什么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有很多都是急功近利的,都是为了骗上面拨发经费,为了骗取媒体上的一些吹捧报导。”

大陆媒体报导,这上百篇国际论文被撤稿,出版方给出的具体理由是:“发现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为这些论文提供了虚假同行评审服务”。

而“同行评审”本是国际学术刊物,普遍采取的论文评审制度,由论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论文提出评审修改意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能否发表。

但目前在大陆竟出现了一个以此为生的灰色产业。一些第三方机构,表面上说是为论文润色英语,但实际上却提供从代笔、代投国际论文、到伪造同行评审的“一条龙”服务。他们网罗“海归”人员充当“枪手”,使用自己的电子信箱注册、伪造成评审专家,向国际期刊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信息,从而操控评审结果。

采访/易如 编辑/李谦 后制/李智远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