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城墙消失三成 文字砖被盗猖獗

【新唐人2015年06月30日讯】万里长城被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是中国古代军人不屈不挠的印记。长城上撒满了先烈们的鲜血,埋藏着忠魂,是历史的见证和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重要一部分。陆媒报导,如今万里长城近三成城墙因人为破坏以及文物保育措施不到位,被人为毁坏现象很严重,文字砖被盗更是猖獗。

据陆媒《京华日报》报导,在河北境内部分古长城上,不少烽火台的砖瓦脱落,墙体出现倾斜,有些经风雨侵蚀已被掏空,不少城楼已经摇摇欲坠,夏季一场暴雨就可能被冲塌。

报导称,人为破坏、野外长城旅游热让长城受损严重。因为文物保育意识淡薄,早年长城沿线的部分村落的村民会拆下长城砖块来修建房屋。经过宣传和教育,保育意识加强,如今拆砖建房的现象减少。但是在文物市场以数十元贱卖文物价值高长城文字砖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加上,现今兴起的野外长城旅游热,游人造访野外长城,频频踩踏使墙砖松动甚至脱落,加速了长城的损坏。

此外,相关法案不完备,保育措施不到位,也使得长城的保育难度增加。尽管早在2006年中国已颁布了《长城保护条例》,但是缺失足够执法者和具体的执法方案,该条例沦为“一纸空文”没有发挥出长城保育的功能。既缺人手,又缺财政援助的长城保育单靠文物部门以及地方财政的支持难以真正起效。以抚宁县为例,文物部门在编人员9名,要负责全县长约142千米的长城巡查任务,确保长城无恙,难度颇大。

在河北省卢龙、迁西以及抚宁等县市,发现部分地方的古长城地处荒芜,无人监管,状况堪忧。古长城修筑年份久远,长期自然风化和风雨侵蚀让墙身受损,出现很多大洞;野生的草木更是撑坏墙砖,撕裂城墙,若遇上大雨,城墙极容易出现坍塌。

早在2012年中国文物局发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成果中就显示,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现今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按照此前测量的数据,明长城全长8851.8千米,包含2000多千米的天然险作为天然墙体,以及长度为6259.6千米的人工墙体。而在这6200多千米的人工墙体中,目前只有513.5千米保存较好,保存一般的有1104.4千米,较差的有1494.7千米,差的则有1185.4千米,已消失的则达1961.6千米,约长城总长的3成。

2014年中国长城学会的调查显示,长城的保育状态依旧不容乐观,令人忧虑。特别是明代长城,由于明长城沿线县市众多,保护力度不一,总体而言仅有8.2%的部分受到较好的保护,而74.1%的情况较差,甚至大部分地面上的墙身毁坏殆尽,只剩下基础部分。

中国长城保育问题已经存在多时,到底是段落保护还是全程保护,是维持现状还是修复原貌等都暂无统一意见。长城作为中国代表性文物,其保育工作困难重重。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