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多 因缺乏亲情

【新唐人2014年9月24日讯】(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中国最近发布的《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透露,中国大陆农村老人自杀问题“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很多老人自杀,除了生存艰难、疾病缠身以外,是缺乏亲情。

中共官媒人民网9月23日报导,《半月谈》杂志新近发表的《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让许多人震惊。

在中国大陆,人们只注重“优生”,却很少考虑怎样走向生命的终点。例如,在老龄化程度高达28%的江苏省如东县,六七十岁的老人,绝大多数还在打零工、做家务。当他们老得不能动的时候,最渴望的是有儿孙在身边照看。可现实中各种因素,却让不少老人不得不住进养老院。

报导说,中国农村的乡镇普遍都有敬老院,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但不少敬老院并不是老人颐养天年的地方,他们只是在这里“活着”。

江苏省东全县有37家敬老院,目前收养着82名五保老人的“环镇敬老院”只有7名工作人员。老人们大多在房间里睡觉、看电视,也有老人围坐在一起打纸牌。但在这家条件还不错的敬老院里,老人们好像对任何事都不在意,也没有交流的欲望。这里没有亲情、没有友情,甚至没有任何感情交流。

旅美中国人权活动人士刘青指出,中国大陆农村老年人今天的境况,是因为子女不得不到城市打工,而当地的养老福利设施又远远不够,导致老人晚年生活悲惨。

“农村老年人最重要的问题是,过去那里是以大家庭为单位的,而子女都照顾和奉养老年人。而如今,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强壮年人都出外打工,而他们最多也只能在过年时才能来看望这些被留守的老人,而且只能逗留很短的时间。这样,家庭里的亲情也开始淡漠。而农村的老年人不得不依赖亲人的亲情和照顾,因为政府对他们的照顾和福利几乎不存在。因此,中国农村老年人如今的境况日趋悲惨,他们的生活欲望当然也就非常淡薄了。”

人民网的报导说,中国大陆的一些老年公寓明显比敬老院多了些生机,老人能得到更多关怀和照顾。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可望而不可即得的。另外还有社会热心人士办的托老所。老人随时可来,随时可走,但存在能否注册“转正”的问题。敬老院太压抑,老年公寓有点贵,介于两者之间的托老所似乎更适合农村老人。

中共官媒《中国青年报》今年7月30日发表了《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主持人刘燕舞6年走访湖北、山东、江苏、山西、河南、贵州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调查报告揭示,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

报导说,中共官方透露,截至去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去年已达到2300万人。而且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旅美学者谢选俊指出,中国农村老年人面临的空巢现象已经多年,但一直没受到关注。

“中国过去因为是农业社会,社会都是以大家庭为单位,一家人都生活在一起,年轻的照顾老年人。而现在中国日趋变成一个工商业社会,人口流动性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大家庭很难维持,因为很不方便。此外,中国社会的横向联系不够强,不像在西方,有很多社会团体、俱乐部之类的,因此西方人的横向联系相对较强。中国的空巢问题出现已有一段时间了,其原因除了人口流动开始趋高以外,还有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成千上万的农村青壮年人到城市打工去以后,就没有人留在老人身边照顾他们了。这个问题如果不尽快得到政府的重视的话,其带来的社会隐患将会越来越严重。”

而据刘燕舞介绍,在农村自杀的老年人中,有六成多集中在70岁以上年龄段。农村老人自杀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难,其次是疾病痛苦,两者合计占直接死因的60%,之后是情感问题。他认为,减少老年人非正常死亡,要解决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但这个国家推行的新农保每月只有55元。他建议,建立一种“新集体主义”,通过半市场化、半国家化的居家养老,来缓解当前农村的养老和医疗矛盾。但要治本,还是要给农村和乡土文化存在的合法性。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