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掉进“苏联陷阱”? 中共却誓言“保卫苏联”

【新唐人2014年7月22日讯】(新唐人记者唐迪综合报导)20世纪中期爆发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有3,500万人以上死伤,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1937年美元),而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是导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最关键的一个事件。卢沟桥事变,究竟是谁先开了第一枪,至今普遍流传的有4种说法,其中之一就是苏联间谍所为,目的是转嫁祸水,把正虎视眈眈欲北上进犯苏联的日本引向中国战场。

掉进了“苏联陷阱”的抗日战争

2011年7月7日博主“王思想”在博客上贴出了一篇题为《掉进了“苏联陷阱”的抗日战争》的博文,博文指出:要搞懂中国抗日战争真相,首先要牢记3句话——“1,前提:我们可以勇敢地去牺牲,但绝不能愚蠢地被利用;2,过程:无耻的苏联人,把中国当枪使,把中国人民推向了战争的深渊;3, 结果:中国人成了挡箭牌,学雷锋充当‘国际黄继光’去了。”

博文表示,当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之后,有两种可能,一是“北进”,即攻打苏联,二是“南进”,即向南侵略中国。根据日本与德国的秘密协定,日军北进侵略苏联的可能性比较大。

正是卢沟桥事件,苏联如愿以偿地挑起了中日两军的冲突,将战争的祸水引向了中国。

据史料记载,当时龟缩在延安的中共在卢沟桥事变发生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就火速发布了《告全国人民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对此,博文分析称:考虑到当时通讯条件的不发达,中共竟然能够做出如此迅速的反应,令许多人更加相信是中共参与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尽管这只是猜测,但77事变前后,中国共产党公开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这在很多历史书中都能查到。

据历史记载,早在1929年,蒋介石为收回东北铁路主权而向苏联宣战的时候,中共就发表声明谴责国军进攻苏联,并号召红军“武装保卫苏联”,并把反对此举的陈独秀开除出党。对此,林语堂曾发文说:“中国有一群人为了五个卢布,不惜出卖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疯狂叫卖自己的汉奸言论,号召武装保卫侵略者,在动物世界里找这样的动物几乎不可能。”(林语堂1937年,发表于申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龟缩在延安的中共抓住了国民党军队转向全面抗日的机会,趁机在后方建立起自已的“根据地”,并打着抗日的旗号招兵买马,大肆扩张自己的军事力量,最终在国民党官兵与日本人拼得元气大伤的时候,用武力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夺取了中国政权,完全改写了中国历史。

博文写道:“当我们分析了是谁开了77事变第一枪的上述4个版本以后,就不难发现,如果是日军或国军先开的第一枪,那么,此事确实就“并不那么重要”了:但如果真是苏联间谍开了第一枪的话,我们就是彻底被愚弄,被利用了,无疑是被老毛子当枪使了。”

抗日战争前后的中、日、苏外交搏杀

今年6月30日,中网资讯上曾发表《抗战前期中国对德外交战线》一文,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中国、日本、苏联、德国这几个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揭示出当时苏联为避免自身遭遇德日两国夹击的危机而蓄意把战争的祸水引向中国的历史。

文章表示,抗战有两个意义上的抗战,一个是金戈铁马的疆场格斗,一个是使节穿梭的外交搏杀。如果说前一个抗战发端于七七事变,那么后一个抗战则要早得多,至少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已逐次展开。

文章写道:“苏联最大的噩梦,是遭受德日两国夹击。那么如何化解来自东方即来自日本的压力呢?苏联的主要对策,便是挑动中日冲突,并使中日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让日本这股祸水在中国泛滥,以牺牲中国为代价挽救苏联。炸死张作霖的柳条沟事件现在被证实为苏联间谍所为,张作霖并非死于日军之手而是死于苏联间谍之手,从这个逻辑来看是完全合理的。”

文章表示,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苏联为了让中国能够拖住日本,苏联向中国提供了有限的援助却坚决拒绝对日出兵。而且,就在“有限度地援助中国”的同时,苏联又暗中与日本勾勾搭搭,甚至在1941年4月13日签订《苏日中立条约》。

据该条约的第二条规定:“倘缔约国之一方成为一个或数个第三国敌对行动之对象时,则缔约国之他方,在冲突期间,即应始终遵守中立。”

文章分析称:“这显然是对日本侵华的默许和纵容。苏日《共同宣言》更声称:‘苏联誓当尊重满洲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日本誓当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以中国的神圣领土为相互馈赠的供品,苏联实现了确保东线安全的初衷;并从此断绝了对中国抗战的援助。这对正处于抗战以来最艰苦岁月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令人寒心的叛卖之举。”

苏联远东战略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关系

《北方论丛》(THE NORTHERN FORUM)2006年第2期(总第196期)在“史学博士论坛”上发表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学者雷大川撰写的《抗战时期苏联远东战略与日本侵华战争》一文,着重分析了苏联的远东战略对于日本的侵华战争的影响。

文章写道:“仔思考查1931–1945年的苏联的远东战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苏联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另一方面苏联为保障自身安全、谋求对日妥协而不惜侵犯中国主权。这种绥靖与抵抗两手策略交替使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把中国淹在血泊中’使日本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而无法北上进犯苏联。”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当年的历史作了一个深入的讨论,即:1.苏联对中东铁路军事化的默许与东北全境的迅速沦陷的关系;2.苏联的“不干涉”政策让日军打消了顾虑而大举南下侵华;3.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加重了中国抗战的空前危机。

文章写道:“我们对于苏联在日本侵华期间的背信弃义行为以及绥靖主义外交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令人深感遗憾的是,某些学者还千方百计地为苏联的这种外交政策寻找种种借口与理由,刻意美化日本侵华期间苏联的对华政策。虽然近年来一些学者对苏联在日本侵华期间种种卑劣行径曾加以披露,但有份量的学术文章还较为少见,很多相关文章仍然让人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有鉴于此,深刻认识苏联背信弃义的可耻行径,清醒地评估日本侵华期间苏联的对华政策,有益于认清当前东亚国际战略形态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