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年大饥荒期间 茅台酒继续高产的秘密

【新唐人2014年6月8日讯】 半个世纪前,中国大陆曾发生过严重的大饥荒,导致至少三千八百万人因饥饿而死于非命。然而,就在中国发生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三年大饥荒期间,中共当局却下令茅台酒的产地仁怀县扩大茅台酒的产量,耗费1万多吨粮食,酿造了2079吨茅台酒。在中国能享用茅台酒的当然不是普通百姓。伴随着茅台酒产量的大幅上升,当地老百姓因饥饿而死亡的比率也在大幅上升。

海外华人网站《加拿大家园》 6月7日引述中共喉舌媒体的报导称,1959、1960、1961三年的时间,茅台酒合计产量为2079吨,其中出口139.86吨,1939吨为中国人自饮。在那个年代能饮茅台酒的当然不是普通百姓。而根据茅台酒厂历年使用原粮统计,在发生严重大饥荒的三年里,为了生产这些酒,实际用粮2260万斤, 其中高粱1085万斤,小麦1175万斤,换算合计1.13万吨。

那么,这1万多吨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

茅台酒的产地仁怀县1959年至1061年间的大事记显示,随着茅台酒产量的上升,仁怀县以及其他大力调援粮食的地区,饿死的人数也急剧上升。

1959年仁怀县大事记

据记载,截至1959年7月16日,仁怀县有各种病人8384名,其中浮肿5335人,占总人口1.49%。最严重的三元、大同生产队害浮肿的为9%和9.8%;到当年12月1日,县卫生科报告:回龙、喜头、学孔等地11名农民有一个多月没吃粮食,水肿不消而死亡。

而1959年年底,当年的茅台酒产量为820吨,比大跃进之初的1958年高出197吨,是1953年产量的10倍以上。同年,国家投资茅台酒厂120万元搞扩建。

1960年仁怀县大事记

据仁怀县简报显示,截至1960年2月16日,全县营养不良发病人数达16864名,其中浮肿9073,严重6141人。1959年12月下旬到1960年2月14日,共死亡3718人(其中,路上死亡217人)。

6月29日,县里决定,今年夏粮丰收,外调150万公斤、茅台原料250万公斤。

10 月30日,全县五级干部会议上,县委书记庞耀增号召说,全县要准备稻草、谷壳、苞谷杆叶、青杠子(一种植物)各500万公斤,红薯藤1500万公斤,荞杆 子750万公斤,小米糠75万公斤,蕨巴150万公斤……共5000万公斤。按30%的出粉率,生产1500万公斤“淀粉”,这样,每人能平均50公斤, 保证农民减粮不减饭。

12月27日,县里领导又指示安排,茅酒原料从1960年底到1961年6月需要360万斤,饲料用粮60万斤。

1961年仁怀县县委《大事记》

1月1日:目前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的浮肿病情上升,死亡率惊人。病人要,一集中、二到口、三休息、四治疗。大抓代食品,以蕨巴为主。

1月18日:病情发展,死亡上升。15日统计,仁怀全县有各种病人24342人,占总人口的7.4%。其中,浮肿6399人,干瘦病4939人,妇女停经、子宫病等6870人,其他6134人。16日止,死亡1045人。

1月24至27日:统计1月1日至27日,共死亡1965人,比上月上升48.9%。全县现在还有各种病人26744人。其中,最严重的有66个生产队,病人占30%-50%。

2月11、12、21日,县里连续开会:分析严峻局势;整顿工作作风;大搞代食品;检讨反瞒产中打人、把个别向中央写信的人关押致死的错误;在10天内堵住不正常死亡现象。

4月4日:至今全县每天死亡人数仍在30人左右。县委指出全党全民共同努力,将全县病人由2.6万多人下降到1.9万多人。

4月8日:今年代食品生产任务为1131.6万斤,不包括茅台酒厂。培训技术,取得经验,全面交流。(代食品原料为前述草本植物。)

4月26日:为了夏收到来,县委决定,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劳力集中收。口粮、种子、饲料由大队统一掌管。生产队的口粮由大队定期发给食堂。口粮三个标准:每人每天8.1两、8.3两、8.4两。(16两制)

5月5日:4月中旬后,病情和死亡人数猛然上升20%。(据其它资料对比,换算出具体人数为,每天死亡70人左右。)

7月20日:截至7月15日有病人8396人,其中肿病、疳病4890人。但情况依然严峻。通报要求,各级党委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治病,“两手都要硬”。

仁怀县的粮食都到哪里了

查阅县志,全县粮油保管统计表明,1959、1960、1961这三年年底粮食库存,分别为4293万斤、2705万斤、2310万斤。而且1961年库存最低年份的量,竟然比1963-1988年间历年的库存量都高。

同时,这三年,全县还累计征收正税5132万斤稻谷、附加税715万斤稻谷。
尤为重要的一组数据

查阅仁怀县1959-1961年城镇粮食销售统计发现:这三年该县制酒行业,其它企业用粮达到2242万斤;此外,该县各种饲料用粮271万斤,这些饲料的供应范围为:企事业单位运输用的马、牛和马厂、牛园、商业部门待运宰及在途畜禽,科研部门搞试验或配养的良种禽畜,为国家提供禽畜的国营和集体场站。

当时,对这些畜禽们的粮食供应标准为:拉车的运输马每头每日为5斤,驮物资的马每日4斤,牛每日3斤,百斤以上存栏肥猪每日1斤,百斤以下存栏小猪每日半 斤,鸡鸭每日每只2两,奶牛每头5斤。另外,1960、1961年,饲料总量分别压缩一半。其主要原因是,生猪存栏数量大体比上年减少了一半。

据记载,1960年粮食奇缺,茅台酒原料也“告急”。于是,中共当局从全省各地调集原粮支援茅台酒的酿造,最终完成了当年出产912吨茅台酒的任务。这个单年生产记录,直到1975年才被超过。

然而,一个悲惨的事实是:被紧急调粮的遵义地区,仅湄潭一个县,1959年11月开展名义为“反瞒产”、实际为高征购的运动。到1960年4月共死亡 12.2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20%左右。死绝户2938户,离家逃荒4737人,孤儿4735人。在抢粮运动中被打死1324人,关押死亡200余 人,打伤致残175人。

而分别调出10万斤粮食的铜梓、习水两县,其中,铜梓截至1960年底人口负增长121.32‰,全县人口在1959至1960年一年间减少41734人。习水县,这三年减少人口42624人,死绝499户以上。

调出29万斤粮食的毕节地区毕节县,三年减少人口53990人。
……

茅台产量为何大跃进?

据茅台酒厂集体署名的《纪念周林逝世一周年》一文记述:1989年秋天,《茅台酒厂志》的工作人员进京请老首长周林写序时,78岁的周林向酒厂来人问道: “1958年,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有天晚饭后,我同毛主席散步,主席叫我回去把茅台酒搞成年产万吨,要保证质量的事,你们写了没有?”

集体署名的文章接下来写道:“毛主席关心茅台酒厂的事,当然要写,要名垂青史。”

于是在毛散步时偶然一句话的指引下,各级政府积极调粮支持酒厂“献礼工程”,使1959、1960年茅台酒的产量分别达到820吨、912吨,真正实现了产量的大跃进;调粮表现越好的地方,通常饥饿死亡的数据也就越大。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