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经济回顾(2014年4月6日)

【新唐人2014年04月06日讯】一周经济回顾(576)(2014年4月6日):中国经济降温,国有银行遭遇坏帐挑战。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一周经济回顾节目,我是东方。中国的五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去年转移不良贷款640亿人民币,是前年的2.5倍。其中交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最快,去年转移了118亿人民币的坏帐,是前年的四倍。转移坏帐,目地是让银行资产负债表看起来更健康,维持股价,反过来讲,也显示中国金融业面临不良贷款越来越多的挑战。今年三月,中国债务市场第一次出现违约,超日太阳没有能力偿还接近一亿元的利息;浙江兴润置业投资公司也无法偿还六亿美元的贷款。中国央行和监管当局暗示,可以容忍中小规模违约,让债务双方承担更多的风险。从表面看,坏帐增加,是中国经济降温造成的,尤其是钢铁、水泥、太阳能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工商、建设、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透露说,去年他们向这些行业的信贷减少了667亿元。本开场白并不是经济学家,多年前就预测到会有今天的局面,会有坏帐积累如山的一天。道理很简单。中国的金融业并非市场调控,信贷对象基本都是国营企业,信贷审核的基础不是市场供求关系,不是风险,更主要的是政治需要,是地方GDP增长目标的需要。地方经济有起色,一个最表面的做法就是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老百姓生活水准的提高很难看出来,而城市的外观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城市建设最直接的动力就是信贷,国有企业从国有银行贷款,又能迎合地方官员的政治前途,再加上基建工程往往有很大的油水,信贷节节上升。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前半段时间可以说是百废待兴、迎头赶上,后半段时间就属于急功近利、寅吃卯粮了,前半段时间是早起晚睡、艰苦锻炼,后半段时间属于吃兴奋剂维持亢奋。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造成产能过剩才怪,不吹起泡沫才怪,信贷是一把双刃剑,短期内能刺激经济增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信贷就没有增长,再发展下去,信贷的刺激作用越来越小,必然坏帐激增,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休克的勇气,只能继续印钞票,高通胀不可避免。这是今天的开场白。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