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跃成:外媒为什么频频唱空中国楼市

【新唐人2014年1月7日讯】最近又有媒体报导称,国外有些经济学界人士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是一个即将破裂的泡沫,他们以中国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建造了许多空置无用的楼房来作为证据。当然也有些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不存在泡沫,他们认为中国用庞大的人口,再加上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从而将推动房地产需求跟上供应的步伐。

但是,他们认为,如果中国的环境污染还像如今这般继续恶化下去的话,无论你在这场争论中站在哪一边,中国的房地产也总有一天会变得一文不值。年轻一代中国人会选择离开这个国家,而不是迁入污染的城市,继而抑制房地产需求,并加剧该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在去年五月份的时候,英国《经济学人》一篇文章称,飙升的房价仍是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一个政治问题,若问普通老百姓的中国梦是什么,拥有自己的房子是比较普遍的回答。然而,连年上涨的房价让很多人无法实现这个梦想。经济增速的放缓似乎对这一势头有所遏制。但现在,住宅房地产市场再次高涨。中国正在开展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大潮,必定要为新增的城市居民修建住房。现有住房条件不佳,因此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人们就会迁入现代化住房。地方政府通过向开发商出售土地赚了很多钱,而投资者除了投资房产之外没有太多方式可以安置资金,所有这一切表明房价上涨压力不会消失。这也是国内唱涨房价的主要理由。

然而,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咨询顾问阿利斯泰尔•桑顿认为,即使这些长远观点合情合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正变得越发离谱。许多公寓空置,而大批买家正拼命寻找负担得起的住房。据一家知名研究公司估计,2012年住宅房地产投资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8%。桑顿认为,引入房产税会是一个好的开始,它将减少投机,抑制业主持有空置房,同时为现金短缺的地方政府提供一个新的资金来源。而且,那些将晋升梦想寄托在带领当地致富上的官员们也可以放宽心。

去年七月,美国《大西洋月刊》7月1日文章,原题:中国有世界上贵得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房地产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资料显示,五大中国城市在世界最昂贵的房地产。市场中名列前茅,甚至超过了东京、伦敦和纽约,事实上,世界上十大贵的让人难以承受的房地产市场中有七个都是中国的城市。房价和工资的比率是某一城市的平均房价与平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了人们是否能承受这种房价而不仅仅是房产的绝对价值。纽约一间公寓价格的中列数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收入的6.2倍多。而要想在北京的中心城区买间房子要花去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收入。其实,很多情况下,20多年的收入还真买不到一套房子,目前买房大多数是举全家之力,要付出两三代人的积蓄才行。用房价收入比已经很难形象比喻中国房价之高。

美国CBS电视台去年的一档“关于中国鬼城”的特别报导称,中国大规模投资催生的史上最大规模房地产泡沫可能即将破灭。该节目采访了中国的两位地产大佬王石和张欣,两人都表达了对房地产业的悲观看法。张欣称中国住宅市场的发展已进入穷途末路,王石则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泡沫,“非常危险、甚至是个灾难”。哥伦比亚广播新闻(CBS News)发表评论称,由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中国新型中产阶级对房地产市场的庞大投资所创造的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可能即将破灭。随后在美国有“卖空大师”之名的吉姆•查诺斯(Jim Chanos)表示,要避免任何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有关的投资,因为这个泡沫已经变得“越来越大”。查诺斯强调,他三年前开始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提出警告的时候还是“有些保守的”,但是现在“地产泡沫已经明显可见,你不可能看不到。”

但是,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唱空中国楼市是因为外媒不懂中国楼市。“政府一直在对楼市进行调控,比如说房地产去投资化、城镇化建设、保障房建设等措施,正是中央预防泡沫的举措。房价暴涨或者暴跌,都不符合政策的语气目标。”经济学家梁小民也认为,房地产行业近期内不会崩溃的原因是,中国富人特别多,完全可以支撑房地产业。同时,房地产行业牵涉的上下游产业十分广泛,支撑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吸纳了众多劳动力就业,对中国经济十分重要,因此,政府不会让其垮台。

但是,有一个现象不能不重视,华人首富李嘉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上周连续抛盘内地房产,这也让人们浮想联翩。上周,三胞集团有限公司正式从李嘉诚控股的长实集团旗下ARA基金处接盘南京国际金融中心,相关交易手续和合同已于元旦前完成。该大厦目前市场估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另据媒体报导,2013年,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相继宣告或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和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涉及金额约为410亿港元。李嘉诚在出售房产同时减持A股。2013年全年,长和投资已经累计减持长园集团15%的股份,持股比例由之前的35.76%下降至目前的20.76%,累计套现达9.17亿元。有分析认为,李嘉诚多次抛售内地地产表明他看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中国经济。

显然,如果看涨,李嘉诚不会退出中国内地市场,那不符合逻辑。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