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

【新唐人2013年11月01日讯】黄帝号轩辕,继神农之后,统一华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的清静之术为后世道教所推崇,与老子道家思想常并称为“黄老学说”。“崆峒驾鹤游,鼎湖乘龙去”,一个黄帝问道广成子,得道后乘龙上天的动人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

传说道家始祖太上老君,为给人世间留下修道成仙的道与法,亲自下界,化作仙人广成子驾玄鹤来到崆峒山。广成子看见这里林木葱茏,幽谷滴翠,泾河与胭脂河如两条素练环山而流,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便停住与此山之中。但美中不足的是,崆峒山还不够高,不足以隔断尘嚣。玉帝知道后,立即派二郎真君挑泰山之石加高崆峒山。二郎真君神力无穷,往来如飞,不日即将崆峒山加高到天廷准许的高度。最后挑来的两块如房子一般高大的巨石,不能往上加了,只好丢在山下,这便是今天人们看到的“二郎石”。崆峒山加到多高呢?看看岩壁上镌刻的“俯瞰五岳”四个大字,就不必说了。

从此以后,崆峒山大变样,摩天压地,群峰如林,穴洞星罗棋布,奇石到处可见,整日白云缭绕,紫气蒸腾。广成子居于混元洞中,时不时会邀仙友赤松子前来谈仙论道,下棋消遣。广成子驾下的玄鹤,朝夕闻道,也有所成就,化身为一名仙童,随侍左右。至今山上还有一块古朴的青石棋盘,旁边有一株伞形古松,弯身而立,名曰“观棋松”。传说这里就是广成子和赤松子下过棋的地方。

古人云:山有仙则名。东方的轩辕黄帝听说仙翁广成子住在崆峒山,便不顾万里之遥,一路风尘仆仆前来拜师问道。这黄帝原是个非凡人物,名轩辕,为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其母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个月后于戊己日而生,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又因居轩辕之丘,用以为名,又以为号。黄帝生而能言,不但聪明睿智,而且谦恭好学,不耻下问,为寻求治邦安民之道,青少年时即立志游历名山大川,遍访天下贤能之士。这次去崆峒山,他已四十来岁,做国君也快二十年了,不免摆起威仪排场。黄帝端坐大象背上在前,元妃嫘祖和女节坐木轮大车在后,另外还有文臣、武将、武士等不下一百多人。

一日,浩浩荡荡的人马过了泾河,车仗停在山下。可是崆峒山层峦叠嶂,岩崖危峻,却无路可上。黄帝在山下肃穆敬候许久,不见一点动静,不禁惶惑地转身向嫘祖说:“是不是我心不诚、志不坚,广成仙子不愿来见我呢?”嫘祖说:“我们从北斗星之东,日出而行,日落而息,走到这斗柄之野,大家包脚的牛皮都磨穿了,怎么能说心不诚、志不坚呢!”女节接着说:“我们歌舞起来,仙师也许会下顾。”黄帝点头同意,于是焚起香草,青烟袅娜,香气袭人,群臣跳起操牛尾之舞,边舞边唱,声振山谷。

这时,广成子、赤松子二位仙师正在对弈, 早有玄鹤童子急匆匆来到洞中,向广成子说:“禀仙师,轩辕氏在山下歌舞。”广成子早知黄帝来意,含笑说:“真荒唐,不去治国,却来求仙。待会儿我去看看。”赤松子起身告辞后,广成子一挥拂尘,一只丹顶鹤便落在身旁,他跨上鹤背,飘然出洞,一群五彩仙禽翻飞追随,发出悦耳鸣声。广成子在云端出现,黄帝等人欣喜若狂,全都跪倒在地。

黄帝朗声陈述:“弟子听闻仙师通达‘至道’,敢问仙师‘至道’的精髓是什么?我想摄取天地的精华来助长五谷,养育百姓。我还想主宰阴阳,以因应万物的需求,我应该怎么做呢?”

广成子乘鹤在黄帝等人头顶盘旋三匝,然后停在虚空,语意深长地说:“广成子说:“你想要问的,乃物──亦即‘道’的本质,可是你想要主宰的,却是物的残余。自从你治理天下以来,云气还没有凝聚就无端落起雨来了,草木还没有枯黄就凋零了飘落了,日月的光辉更加冥暗了。像你这样心胸狭窄的人,怎么有资格谈论‘至道’呢!”说毕,拂尘一扬,仙鹤凌空,隐入云霞之中。黄帝怅然若失,望望崆峒山,想想仙人的话,不由一阵心酸,泪水夺眶而出。在黄帝落泪的地方,后来生出一眼清泉,泉中小石碧绿晶莹,据说那就是黄帝的泪珠,后人把这泉叫做凝珠泉或琉璃泉。

黄帝毕竟悟性高,从崆峒山下来,他便捐弃天下,筑起一间别室,并用白茅作铺垫,在那里面闲居默想了三个月,自觉杂念俱遣心境清明之后,便独自一人再上崆峒山拜师问道。

行至半山腰,黄帝看见前面过来一位赤发赤须的长者,便恭立道旁,施礼让路。长者微微一笑说: “学会谦恭,始能求真。好,好!”黄帝赶忙上前说:“请问长者,哪条道可通崆峒仙界?”长者把黄帝略一打量,随口吟道:“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诚百道通。”说罢倏然不见。原来这长者正是赤松子,他是怕黄帝放不下帝王架子,吃不得苦头,广成子不向他传授至道,才这样指点的。

一路上,黄帝不断思索那长者的四句言词,直到鞋磨穿、脚磨破,寸步难行时,才恍然大悟,决心以膝代步,爬上崆峒山。砂石如刀,膝破血流,黄帝所过之处石子都被他的鲜血染红了。至今在去崆峒山的路上,还能看到这种石子,人们把它叫做“血儿石”。

黄帝再次来问道的事,早有玄鹤童子报与广成子。当黄帝膝行到混元洞附近时,玄鹤童子现身把他迎入洞中。黄帝见到广成子,立即至诚稽首再拜,请教如何修身养性,才能达到长生不老之道。广成子赞许他问得好,随即以平缓的语气说:“‘至道’的精髓,幽微深邃;‘至道’的极致,扑朔又宁谧。不必看,也不用听,全神贯注,让精神宁静,那么,形体就自然严正。如果精神能够平静宁馨,存神定气,那么你心神都不用操劳,自然就可以长生养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广成子将自己如何修身养性,以至于已经一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的修习方法一一传授给黄帝。黄帝字字句句都牢记在心,只觉心明眼亮,豁然开朗。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这天,一直眼巴巴盼望着黄帝早日归来的大臣们终于焦急难耐,共同商议之后决定率领众侍卫从轩辕之丘赶往崆峒山接驾。那广成子在山中洞悉一切,便告诉黄帝应授传的玄机已传授完毕,命他即日下山。黄帝再拜而退,带着广成子传授给他的《阴阳经》和丹药出得山来,在峡口山头与前来迎候的群臣相遇,后来,这座山后来就叫“望驾山”。

黄帝回国后,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他教导民众生火做饭,吃熟食,又创制纺织技术,用以制作衣服冠冕,御寒护体;他教导臣民修筑房屋、制造舟船、养蚕缫丝、安居乐业;他还开创了天文、历法,任命羲和与常羲分别负责观测太阳和月亮,臾区观测行星;他教伶伦创制律吕,大挠创立甲子,隶首发明算数,容成综合以上六术,制作乐律和律历。黄帝还让伶伦和垂制造乐器磬和钟,沮诵和仓颉造字,史皇作图,雍父造舂和杵臼,夷牟造矢,挥造弓,为华夏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晚年,黄帝居于荆山极高处之昆台上,依广成子所教之道,静修养身。他在一百二十岁时,命人取首山之铜,铸宝鼎于荆山之下。鼎成之日,正当设宴欢庆之际,忽见空中霞光万道,一条黄龙垂须髯而下, 元妃见状大惊,黄帝对她说:“不必惊慌,这是天帝派来迎我的。”于是离席骑在龙背上,元妃急忙扯住黄帝袍服,也跟着上去。传说当时宫中大臣随从黄帝乘龙升天的有七十多人。后来把黄帝乘龙升天之处,叫做“鼎湖”。

唐代诗仙李白在《飞龙引》诗中赞道:“黄帝铸鼎于荆山 ”,“骑龙飞上太清家”,“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也写道:“黄帝时,老君号广成子,居崆峒山,黄帝诣而师之,为说《道戒经》,教以理身之道,黄帝修之,白日升天。”

(转载自《新三才》,有改编。)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