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仁安羌大捷 找回失去历史

【新唐人2013年01月13日讯】(中央社记者方沛清缅甸蒲甘特稿)“缅甸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落成仪式”今天上午在仁安羌古战场501高地举行,仁安羌大捷是中华民国抗战史上的重要战役,今天建碑仪式的完成,也重新找回历史上失去重要史实。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邓贤表示,仁安羌大捷是当时中华民国国军在国境外的首次胜仗,也是国军参与盟军共同在国境外共同作战的重要战役,而且取得胜利。

他表示,中国部队1942年第一次入缅作战,从历史上分析可以说是1840年以来的“第一次王师出征”,全国人民寄予厚望,但在这一次的国际战争中,出兵10万,打到只剩下4万多人,伤亡惨重。

当时,英国和中华民国两国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保护中华民国通往国际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一在左一在右,夹击日军,除了装备之外,当时中国军队并没有获得英军全力的支援,是造成伤亡惨重的主因。

而就在此时发生了仁安羌之战,英军遭日军围困,于是孙立人担任师长的38师命令刘放吾率领113团,星夜兼程连夜前往救援解围,使日军腹背受敌,不但歼灭1400名日军,并解救了7000多名英军。

邓贤表示,所以仁安羌战役是中国军队进入缅甸作战的唯一胜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一场重要战役。担任师长的孙立人获英王乔治6世颁赠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美国总统小罗斯福也授予孙立人丰功勋章。

对于站在第一线作战的刘放吾而言,在几十年之后,于1992年4月初,英国前首相佘契尔夫人在美国芝加哥会见已定居洛杉矶的刘放吾将军,她感谢老将军50年前在缅甸仁安羌解救英军,以及今天纪念碑的建成,也算是将历史上缺失的这一块补上了。

他说,仁安羌大捷是中国部队境外作战的唯一胜仗,而且是全胜,就作战而言,唯有胜利才能论输赢;另一方面是,这一战解救了英军,这是一场国际合作战争,对于之后亚洲战场,中国得到英国和美国的支援,这些转变都有很大的影响。

邓贤说,仁安羌大捷使中国军队成为国际盟军中的一分子;今天在蒲甘仁安羌501高地,有来自台湾的退役将领,有来自中国大陆将领的子女家人,就表示大家敞开胸膛,一同纪念这场战役。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