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温李汪“荐书”意味着什么

【新唐人2012年10月19日讯】(新唐人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中国社会正面临一场无可回避的社会大变革,这已成为天下共识。而处于这个大变革风口浪尖的那些中共高层官员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公众的关注与考量当中。其中也包括他们都热衷阅读并向身边人乃至社会大众推荐的是些什么书?这当中反应出他们哪些思想倾向?日前,有海外媒体归纳并品评了包括胡、温、李、汪在内的中共高官的“荐书”。

《太阳报》 10月18日发表冯海闻的署名文章表示,中共官方公开提倡的这个“思想”那个“理论” 未必就是他们的真实心声。而那些中共高层官员平时读什么书、荐什么书却往往体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文章提到胡锦涛早年喜欢读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对世界大势发展颇为关注;温家宝则爱读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李克强与王岐山不约而同地向身边人员推荐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令这本书在内地官员一纸风行”;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则对历史学家萧功秦的《超越左右激进主义──走出中国转型的困境》大加赞赏。

《大趋势》与胡锦涛

据了解,《大趋势》是美国社会预测家、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撰写的一本最负盛名的书。这本书共十章。从十个方面探讨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发展变化情况。《金融时报》曾称赞《大趋势》一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

冯海闻认为,胡锦涛喜欢读《大趋势》,说明他对世界大势发展颇为关注。

《沉思录》与温家宝

至于《沉思录》则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着,这是一本记录自己与自己心灵对话的书。

据悉,《沉思录》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书中强调人的德性修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主张行为的动机要纯正,要“正直地思考善、 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2007年11月,在新加坡访问的温家宝,公开谈论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他并频繁地引用其间的名言“那些曾经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去了,他们像一缕青烟消失了”。

冯海闻认为温家宝对《沉思录》情有独钟,可能是“想通过这本宫廷政治书吸取政治经验”。

而六四事件后流亡美国的社会科学学者严家祺,在2011年发表的评论文章中也曾谈到,温家宝喜欢读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沉思录》中有许多具“普世价值”的“格言”。

但是,严家祺也表示,承认普世价值是一回事,是否遵循普世价值去做,又是另一回事。他说:“《沉思录》说‘一个不受欲望困扰的心灵,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温家宝身为总理,他的心灵却常受专制政治的摧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与李克强、王岐山: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解读。2012年上半年,该书突然在中国知识界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阅读热潮。鉴于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形势与中国现在的情况确实颇为相似,正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人,似乎很希望从这本一个半世纪前的经典著作中,寻找到某种启示。

托克维尔在这本书中分析了法国大革命发生的前因后果。他曾谈到自己写作当年写作《旧制度与大革命》时的初衷。

托克维尔说:“我将试图说明:同样是这些法国人,由于哪些事件,哪些错误,哪些失策,终于抛弃了他们的最初目的,忘却了自由,只想成为世界霸主(拿破仑)的仆役;一个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加强大、更加专制的政府,如何重新夺得并集中全部权力,取消了以如此高昂代价换来的一切自由,只留下空洞无物的自由表像;这个政府如何把选举人的普选权标榜为人民主权,而选举人既不明真相,不能共同商议,又不能进行选择;它又如何把议会的屈从和默认吹嘘为表决;与此同时,它还取消了国民的自治权,取消了权利的种种主要保障,取消了思想、言论、写作自由—这些正是1789年取得的最珍贵、最崇高的成果,而它居然还以‘革命’这个伟大的名义自诩。”

有舆论认为,这是托克维尔写作《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初衷,同时这也是解读其“法国大革命启示录”的切入点。

冯海闻认为李克强与王岐山向他们身边的人推荐这本书,反映出他们的内心到底在担心什么。

《超越左右激进主义:走出中国转型的困境》与汪洋:

《超越左右激进主义:走出中国转型的困境》是中国“新权威主义”的代表人物萧功秦的力作。萧功秦认为中国从威权政治走向民主宪政,需要经过五个阶段:改革者执政、经济转型与起飞、民生建设、公民社会、宪政民主。

萧功秦在书中反复强调中道理性主义、新权威主义之于今天中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中国最终要走向西方普世价值观,惟现在重点只是在民生建设,不宜过激过快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他主张应该在新威权政治格局下的中央政府调控下,有步骤、有节奏地推行公民社会建设。

冯海闻表示,萧功秦这套理论受汪洋推崇,也被其用于主政广东的具体实践中,实际上折射出汪洋真实的政治取态。

然而知名时事评论人士郑渝川在他的评论文章《该超越的是威权政治,而非激进主义》中,对萧功秦的提出了一个质疑:如果“新威权政治”拒绝改革,从公民社会建设的路子上撤回来了,怎么办?

郑渝川表示,公民社会建设(重建)要获得成功,必须建立在超越威权政治的基础上,即通过大力推进宪政民主建设,来为公民社会建设赢得空间,进而相互促进。

他说:“威权政治传统既非君权神授,又非真实民意经程式的授权,要赢得和维持权力,必然要否认公民社会、公民主体权利,在回避宪政民主的情况下推动公民社会建设,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