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江河:从“击鼓骂曹”谈找法律不如找市长

【新唐人2012年9月6日讯】曹操虽然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但是,其在中国民间历史上却是有名的白脸、汉奸,所以,大家常常用“曹操”来骂人,“看你像曹操一样”,多指那些吃里扒外、胳膊往外拐、不干正事之人。

《击鼓骂曹》原为一出京剧,讲的是“祢正平祼衣骂贼”的故事。祢衡被人推荐给曹操,曹操为了羞辱他,便让他当了一名鼓吏。后祢衡当着满朝文武借击鼓大骂曹操,经文武官司员相劝,曹操命其赴荆州下书。

现在,“击鼓骂曹”却成了农民工讨薪的一种行为艺术:近日,一则关于农民工安阳击鼓骂曹讨薪的帖子出现在网路上。曹操高陵坟墓附近,农民工打着“湖南建工欠薪不给奸雄曹操坐视不管”的条幅,效仿古人“击鼓骂曹操”,希望能讨要回他们的血汗钱。

近年来农民工讨薪的行为艺术很多,裸体讨薪,拜河神讨薪,活埋自己讨薪,“我要吃牛奶”用儿女讨薪……不过,我认为唯有这“击鼓骂曹”是讨在了根源在。

“农民工讨薪应该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式来解决。”这话非常正确,但是,劳动仲裁往往会成为一纸空文,法院判决书也往往会成为一纸空文,加上法律诉讼成本过高,时间过长,导致农民工不堪重负。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解决农民工讨薪的政策,《刑法》也专门设立“恶意欠薪罪”,然而,各种恶意欠薪行为仍然时有发生。原因很多,但根源还是“曹操”过多,搞两面派,嘴上说一套,手上做一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导致各种恶意欠薪行为总能通过这样那样的说辞避开法律的严惩。恶意欠薪的违法成本过低,已经成为当前恶意欠薪的主要原因。

从各种行为艺术屡屡讨薪成功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出,通过法律途径讨薪,往往不如市长说一句话。

“找法律不如找市长。”不仅亵渎了国家法律,不利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导致民众产生了“事不闹大便无人理,即便理也是象征性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思想,这也是各种讨薪行为艺术迭出的原因之一。

“父母官,父母官。”吃民众的饭,拿民众的俸禄,就应该全心全意为民众办事,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然而,我们的某些父母官,却维护的不是民众的利益,而是成了恶意欠薪者的袒护人、保护伞。当“千部法律,不如市长一句话”,民众不骂曹操,又该骂谁?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