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鱼:“保钓”成功日 是否另一场灾难的开始?

【新唐人2012年8月19日讯】首先我要说的是,“保钓”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保”,即“保卫”、“保护”之意;“钓”,自然是指钓鱼岛了。如果要使这个动宾词组成立,宾语部分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很显然,截至目前,钓鱼岛对中国而言仅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因为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被其他人占领着,中国并不曾实际拥有,所以也就不存在“保卫”一说。按照这个逻辑推理,那么,坚称“保钓”无异于钻在被窝里意淫,梦中作乐。

如果是单纯的意淫也就罢了,无关乎厉害,但假如以此蛊惑更多的人去涉险,则罪莫大焉。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我早就说过,既然伟大正确的政府一再强调“钓鱼岛属中国固有领土”,那么政府就有义务将之讨回,即使动用武力强取也无不可,不然纳税人的钱岂不是养活了一帮吃干饭、造大粪的机器?又何谈“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但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所谓的“保钓”实施者,尽属民间组织,而在保钓的过程中已经有人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谁又该为此负责?退一步讲,单纯依靠民间的力量,就算登岛成功,也不过挥舞一番旗帜,喊几句口号而已,又能有多大实际意义?过去的20年来,包括此次港人成功登岛,已经是第三次了,结果怎样呢?我们还不照样未建寸土之功?倭寇依旧实际占有。而面对鬼子强大的巡航力量,我们不一样望洋兴叹,束手无策?

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钓”无非是掩人耳目的作秀,而这样作秀的后果只能是激发民族之间更大的对抗和仇视情绪,无论对中国人民还是日本人民来说,都是灾难。作为中国人,很多人都清楚“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无论依照国际原则,或者是历史事实,都不能改变这一结果。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钓鱼岛的问题上,中国几代领导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年的周恩来在国际社会中,以暧昧的态度回避了这一问题,而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p一句莫名其妙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许诺, 让鬼子邪念顿生、雄心勃发,以此造就了今天焦灼的现状。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领导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有所改变,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国土的归属问题,是一个天大的原则问题,是坚贞不渝的,又怎么可以不顾原则地舍此求彼呢?包括蒙古的独立,假如没有周恩来的签字确认,又怎么能成为事实呢?今天,当我们再次提起清政府割地赔款的往事时,依旧是咬着牙唾骂“卖G”。那么,面对钓鱼岛,国人又该情何以堪?因为每个国人都会有一个朴素的认知,这不仅是民族利益问题,更关系着无尚的民族尊严。

然而,从国土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的历史上看,对执政政府而言,尊严似乎反倒其次,有的只是政治利益,只要能为统治阶级起到帮助作用,其他的都可以忽略。包括近来的“保钓行动”,无不如此。记得早些时候,就钓鱼岛问题,全体华人一致倡导“两岸四地保钓”。但随后,台湾当局很快表示单独行动,“两岸保钓脱钩”,不与大陆合作。近日,马英九更是提出“东海和平倡议”,欲使钓鱼岛再次步入“搁置争议”的老路。一个很明白的意图是,马府一则不想得罪美国盟友,二则,一旦钓鱼岛回归,国共争端的烽火必将重燃。因此说,什么民族利益、什么民族尊严,在政治利益面前,都是扯淡。

事实上,台湾当局的做法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个问题。现在看来,钓鱼岛之争是中日之争,如果钓鱼岛真到了回归那一天,恐怕就是中台之争了。假设这个争端一旦形成,那么之前好不容易缓和的中台关系,必将化为乌有,到那个时候,互残的就是血脉同胞了。我们无法想像那会是怎样的灾难。以此,“保钓”抑或是“夺钓”,只要本民族的矛盾没有平复之前,都将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何去何从,这需要清正廉明、大公无私的智者作出决定。

文章来源:《博客中国》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