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中共体制危机四伏 两派激斗党坐标紊乱

【新唐人2012年7月23日讯】(新唐人记者刘璇综合报导)法国“中国问题网站”刊载一篇署名弗朗索瓦丹茹的文章,标题为“党的座标紊乱”.文章分析中国近期来社会不满风潮四处涌生、危机频现, 中共体制面临危机,高层与地方疲于应对,彼此难以调和,而中共高层“保守”和“改革”两大派之争,也凸显出社会形势的脆弱和不可预控。

《法广》引述了这篇文章。文章说,中​​共体制并非头一次面临危机。目前,中国各地互联网及社交网络推动催化而愈演愈烈的社会不满风潮对中共当局所造成的影响,超过了经济危机,尽管全球都在拉响中国经济的警报。

中共化解的方法,文章认为,除了简单的武力打压之外,当局也熟谙其它方式的精妙。

文章以7月1日四川什邡市民反对当地有污染的钼铜项目导致群体事件、最终价值百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项目被迫叫停为例,指当局对事件的处理,反应了中央战略思想与地方执行之间的不协调。

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共高层本身的犹豫不决,在感到有必要调整国家发展模式和政改的同时,也担心由此带来的自由开放将削弱现行体制。

地方官员的混乱 互联网的杀伤力

文章进一步分析说,地方官员担负受创收经济和解决就业,即使明知项目有违民意、污染环境也往往会积极争取。长期以来,充分就业始终是中央下达给地方保证社会安定任务。

另一方面,严控的压力也来于上级,尤其是涉及西藏、新疆问题及政治异见人士等敏感问题时,地方官员的直接的反应就是速决严控。

文章说,例如,什邡事件与此前大连市民反对上PX项目、广东汕头海门市民反对建华能电厂等社会事件类似,都是因征地、污染及官员贪腐等引发民愤,地方当局在最初的强硬镇压后畏惧于民众压力及互联网推波助澜的强大声势而最终妥协让步。

文章指,什邡事件地方政府受到中央批评再次成为替罪羊的角色。其矛盾的处理模式反映出体系对处理呈蔓延之势的社会抗争事件采取何种应对存在严重的犹豫。

拥有5亿1300万网民的中国互联网,每一次都有反抗者超越了管制,在网上发出响亮的声音。

高层犹豫不决 媒体频频捅篓

分析了中央与地方在处理社会突发事件中的矛盾之后,文章转而集中转向中共高层。

文章认为,显然高层的状况并不妙,薄熙来案的不利影响余波尚未平息,最近又频频有媒体捅出国家级官员或家属坐拥亿万家产的负面消息,无疑削弱了其思想宣传和反腐倡廉的效果,凸显出社会形势的脆弱和不可预控。

89中共以军队坦克平息的六四学运,但动用暴力镇压所产生的灾难和负面效应至今让其领导人心有余悸。

中共高层“保守”和“改革”两大派

文章还说,面多诸多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共产党生存名誉的问题和质疑,中共内部对今后选择怎样的路线存在犹豫,总体上表现为两大派。

这两大派除了在反对不加区别使用暴力手段镇压方面存有共识之外,所提出的其他路线基本不同。

面对社会危机,被称做“保守派”的往往会使用寻找替罪羊、惩治不称职的下属官员以及将事件归咎于外来敌对势力的影响等,同时注意政治意识形态的宣传,弘扬中国特有传统文化遗产等。

文章介绍说,保守派和改革派在哲学角度上讲应是相互对立的。前者扬古排外,骨子里反对向西方开放,认为会危害党的至高地位。后者当然也不希望损害其国家体制,但与此同时,更注重强调发展的民主、开放、透明以及更加尊重国家的权力。

文章最后说,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关系并非和睦共济,在当下中国社会面临挑战和混乱的时局前,为争夺党内地盘和统一体制思想,两派之间似乎也建立了某些妥协合作。

法国《世界报》的社评开门见山写道:中国社会在翻腾:官方定义的“群众性事件”最近不断爆发,而且场面越来越惊人。社评认为,中共的社会控制模式陷入危机,“维稳”学说及过分的镇压阻碍着中国法治国家的建设。

文章指北京花了大量的钱来“维稳”,中共政治局不断提高声调倡导“和谐社会”,但社会真正能够稳定吗?事实上,在公众自由方面,胡锦涛没有任何信用可言。在胡的领导下:随意拘押、封锁网络、警方对反对派的骚扰有增无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