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声称拥有甲骨文红陶罐

【新唐人2012年7月4日讯】(中央社记者姜远珍首尔特稿)韩国收藏家声称,他所收藏的红陶罐被英国牛津鉴定公司鉴定是“商帝辛红陶罐”,以甲骨文记述商纣王观星象讨伐周武王的过程,他并期待考古界人士一起鉴赏。

曾在韩国江原道原州市担任过记者的红陶罐所有人之一的赵庸国,接受中央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据研究,出土的甲骨文内容大多以占卜问吉凶为主,几乎未发现过记述占星史实的物件。因此,殷帝辛(商纣王)红陶罐的出土,将可开创另一个研究殷商文化的新领域。

研究甲骨文达15年的韩国“大钟语言研究所”所长朴大钟强调,“我于2005年12月底接触到红陶罐后十分震惊,原因在于这与过去所发现的只记载着普通内容的10多万件甲骨文截然不同,这是记述殷朝末代国家紧急时期,皇帝(商纣王)和劲敌(周武王)的名字都刻在上面,完整地记述着“牧野大战”历史事实的世界唯一历史记录物。这个红陶罐可说是无价之宝,重要性及对历史造成的冲击,都让人震撼及无法轻估。”

曾在中国古文字学者广州中山大学教授陈炜湛指导下,撰述过“关于商帝辛占陶文的研究”等论文的朴大钟表示,帝辛红陶罐上共刻有61个甲骨文字,其中1个占(其外部还有一个□)在陶罐的底部,其余60个字则在罐肩,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圈,并且毫无间隙的以单圆横行的方式,由右往左的顺时针方向书写,主要是记录观星象求取战争结果的内容。

朴大钟对帝辛红陶罐上的古文解释说,殷商最后一个皇帝“帝辛”,也就是“纣王”在位晚期,出现“太白昼见”的星宿异象,这被认为是叛乱和破坏国家纪纲的大凶兆,殷商面临了王朝存亡的紧要关头,当时也正是西周起兵伐纣的时期,纣王决定消灭祸根,在起兵前行祭祀礼,观星象求问结果。

60个甲骨文字大意为:发现太白星异象,帝辛(商纣王)卜卦求解,卦象显示吉祥,决定出兵讨伐西伯侯,并决定于胜利后分封奖赏。

仅用60个字,就生动的描述3000多年前,纣王与周侯西伯战争前的情景,纣王认为金星在白天出现是凶兆,为了解决国家危机,在“以星制星”的战略思考下,进行星占判断,来抵制金星引起的不安,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与意义,确实无法言喻。

据了解,1899年在中国大陆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后,约有15万片甲骨出土流传于世,其中大部分是刻于龟甲兽骨上,且大部分残缺破损,而将甲骨文刻在陶器上的不仅少见,且物件几近完整,更是难得一见。

对于帝辛红陶罐现身南韩的过程,赵庸国透露,帝辛红陶罐是一位经常前往中国大陆的韩国古董收藏家安先生,于1992年、1993年间在辽宁省阜新市郊区,向一位中国古董商购买一批古物,其中就包含这个红陶罐。

赵庸国说,其后,经过几番辗转波折,直到2005年8月18日,由韩国古董收藏家石先生将红陶罐放在行李箱中,搭乘北方航空公司班机,从北京机场通过机场X光检查飞抵韩国仁川国际机场。

赵庸国说,“帝辛红陶罐到南韩后,石先生又于2005年8月底将它转卖给另一位金先生,接着,金先生又转手让给了我。”

为了证实红陶罐上甲骨文的真实性,赵庸国决定接受中国古文字学家广州中山大学教授陈炜湛的建议,进行最先进的“热释光检测”,来断定红陶罐的真实年代。

赵庸国表示,为了鉴定帝辛红陶罐的真伪,向香港的古董鉴定有限公司、中科研发有限公司、城大专业顾问有限公司和中国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提出检测申请,而考虑到红陶罐的安全,条件是来韩取样,结果只有香港城大接受,并由负责人梁宝鎏于2008年4月15日来韩。

同时,赵庸国也依照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夏君定的要求,刮取红陶罐粉末,邮寄给上海博物馆检测。

2008年4月23日香港城大检测报告结果是距今1465年前,证明红陶罐是古物。

但紧接着于4月25日,上海博物馆也提出检测结果,距今不到100年,也就是说,红陶罐是仿制的膺品,两家鉴定结果差距在1000年以上,让人无法理解。

随后经过1年多电子邮件联络,上海博物馆决定进行第2次检测,并派夏君定于2009年12月14日赴韩取样,22日发表检测结果是距今480年,误差为正负100年。

最后,赵庸国决定要求国际权威的英国牛津鉴定公司进行最终检测。2012年2月26日,英国牛津鉴定公司派员来韩取样,3月8日发表检测结果为距今约1700至2700年。

赵庸国强调,帝辛红陶罐几经波折转到他手中,令他深信“缘分”两字,也就是上苍认为他是“有缘人”,而让红陶罐辗转到他手中。目前正计划从事文化事业的他表示,希望帝辛红陶罐能够让天下的有缘人共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