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红楼梦》表达了什么主题 (上)

【新唐人2012年2月19日讯】【编者的话】《红楼梦》在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一部。对于《红楼梦》所要表达的主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作者从:通灵宝玉的来历;贾宝玉、林黛玉的因果;甄士隐修道归真;人生际遇、天定宿命等几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红楼梦》的影响可为最大。清朝多次把其作为“禁书”查禁,说是书中写了男女之情,涉嫌“淫”字,有伤风化。但《红楼梦》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几百年来,对《红楼梦》的评议、研究多如牛毛。以至形成研究的专门机构“红学会”,养活一大批专家学者称“红学家”。

对《红楼梦》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主题?本人也表表一孔之见。

《红楼梦》之主题在书中第一回就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那作者所说的“梦”、“幻”指什么?这个问题探讨清楚了,书所表达的主题自然就浮出水面了。


先看看曹雪芹的身世。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清康熙帝时期曾出任江宁织造及两淮巡盐御使,这在当时是肥缺。曹家在当年也曾富贵荣华,康熙帝南下江南曾多次住在曹家。曹雪芹童年过的是公子哥儿、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雍正帝即位后,曹家被抄家,家境一落千丈。到曹雪芹长大时,已是破败不堪,以至穷困潦倒。

家庭盛衰的巨变,对曹雪芹深深震撼,加之他在佛学道法上的造诣,使他参透了红尘世间,了悟了人生真谛。他在《红楼梦》中用神来之笔,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的荣辱兴衰,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主的众多人物的际遇,向读者展示他的真知灼见:

世间无常,原本是一场“梦幻”,修道归真,方能脱离尘世苦海。

这就是他要隐去的“真事”,也即《红楼梦》的主题。

下面简单探讨说明。

一、通灵宝玉的来历

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剩下一颗未用,弃置于大荒山无稽崖的青埂峰下,已通灵性,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请求僧道携带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僧道警示他:“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 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怎奈那石头凡心已起,再三要求下,那僧施展法术把那个大石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以后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这就是神瑛侍者下红尘历劫投生,贾宝玉含在口中的那块“通灵宝玉”。

一块石头动了凡心,想到人世间享受荣华富贵。觉者一再劝诫、点悟:红尘中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可石头不悟,也只好到尘世中历经劫难了。


二、贾宝玉、林黛玉的因果

《红楼梦》中刻画了众多的人物,曹雪芹浓墨重彩描绘的是贾宝玉、林黛玉。

林黛玉在天上原本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经常受贾宝玉在天上的原型赤霞宫神瑛侍者以雨露灌溉,加之受天地的精华,后修成人形女体。因未酬报灌溉之德,心中郁结一股缠绵不尽之意。恰遇神瑛侍者偶起凡心,要下凡造历幻缘。警幻仙子要他们了结这灌溉之情,绛珠仙子回答:“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于是一大批风流冤家都一起转生人世。

入世后,真如绛珠仙子在天上发的愿一样,林黛玉把眼泪都还给了贾宝玉。

母亲去世得早,只好投奔舅舅家,这样就与宝玉因缘相聚。从小孤苦,体弱多病,楚楚可怜,眼泪自然就多,但这也是故意这样安排的。但她眼泪多半都是因宝玉而流,因为她要还泪嘛。他们二人两情相悦,可有缘无命。直到黛玉为宝玉眼泪流干,宝玉最终还是与宝钗结婚。就在宝玉、宝钗新婚之时,黛玉一命方休,一缕香魂回归天上故土,了结了这一段因果。

曹雪芹通过宝玉、黛玉的故事揭示:人世轮回,因果报应,非人力所能主宰,真是梦幻一场。

(待续)

文章来源:《正见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