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家在巴黎 传统与现代的交流

【新唐人2011年10月10日讯】社区广角镜(211)巴黎是艺术的摇篮,从20世纪以来,中国的画家都纷纷来到巴黎,接受西方绘画启蒙教育,其中很多人成为了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9月初到12底,巴黎赛努西博物馆主办了“中国艺术家与巴黎”的展览。

旅法中国画家茹小凡:“看一个作品,一个形象,能让你长久的注视着,中国有一句话就是可以玩味,就像读一本小说,可以慢慢的读进去,而且越读越丰富,这样的作品能跟你有很长时间的交流,走的很深,对我来说就是最美的了。”

旅法中国画家茹小凡应邀与巴黎塞努西博物馆,在蒙梭花园与其他5位中国艺术家,展示了他们的艺术雕塑品,共同表现了“第二自然”的展览主题,他的作品一向以“花“为主题,更是突出这次展览的意义。

与室外现代展览交相辉映的是塞努西博物馆室内展示的中国近代艺术家们的作品,这个展览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家在巴黎呈现的艺术舞台,从中可以看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交融。

我们可以有幸观赏的刘海粟、徐悲鸿、常书鸿、潘玉良、常玉、滑田友、庞薰琴、赵无极、朱德群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中国艺术品鉴定专家艾瑞克(Eric Lefebvre):“从1920年到1950年,中国画家们对传统绘画技法进行改革,学习了油画技巧,写生画,然后他们很快的回到了中国,开办学校,开始尝试寻找一种融合中西方绘画的技法。”

1933年,徐悲鸿在巴黎策划的中国当代画家联展,第一次把中国画家的作品介绍给欧洲,本次展览中也有不少当年的作品。

中国艺术品鉴定专家艾瑞克(Eric Lefebvre):“如我们在仔细看,这里有一个小人物,在一个角落里,这是徐悲鸿的写实自画像, 这个画家很倾向于完全写实主义,在他回国之后融入到了中国的水墨画。”

徐悲鸿早年留学巴黎,深受他的导师 师从法国著名画家(Dagnan-Bouveret)达仰‧布佛莱的影响,今天我们看到徐悲鸿的作品,能感受到他完全继承了他的导师的写实风格。无论是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都是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所以他画的马笔墨酣畅,气势磅礡,形神兼备。

这次展览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民国24年常书鸿在巴黎创作的《沙那画像》,这幅画融入了西方的油画写实手法,画得是作者女儿的肖像画,女儿出生于法国里昂,因为出身地在索恩河畔,取名为沙那,她目前仍健在北京,这幅画正是说明中国艺术家在巴黎的生活过的故事。这次展览收集了众多博物馆及私人的收藏品,且多为平常罕见,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新唐人记者蓝溪、罗兹法国巴黎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