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称报导得罪相关公司被恶意清摊

【新唐人2011年5月12日讯】 大陆《财经》杂志在北京遭恶意清摊,多处报摊杂志被“包圆儿”(清购)。主编称因报导得罪相关公司。

据《法制晚报》报导,最新一期《财经》杂志疑因报导内幕交易牵涉到几家上市公司11日在中关村等地区被恶意清摊。杂志社主编罗昌平称已经知晓是哪家公司所为,但该公司坚决否认。

微博爆料《财经》杂志被“抢”购

11日上午11时许,《财经》杂志执行主编罗昌平在新浪微博中发文称,“最新一期《财经》在中关村、西直门等地被人恶意收购,多次补刊无济于事。”

罗昌平称,本期杂志中《隐庄肖时庆》一文报导证监会前官员受贿1546万元、内幕交易获利约1亿元,牵涉到六家上市公司,因此“相关公司安排人在报刊亭大举清购”。

随后,《财经》杂志官方微博将该文中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全都列了出来,七家(比罗昌平微博多提及一家)上市公司分别是青岛金王、九芝堂、千金药业、亿城股份、太平洋证券、国元证券和国金证券。

实地走访 中关村不见《财经》踪影

11日下午,《法制晚报》记者走访了中关村新东方总部、海淀图书城、科贸大厦、中科大厦、太平洋大厦、海龙大厦附近的十余家报刊亭,均没有买到最新一期的《财经》。

据多家报刊亭老板介绍,报刊亭一次订购该杂志不到10本,平时一周左右卖完,但昨天上午到的货,下午1点到4点之间就被人一次性买走了。

报刊亭老板称,这些来收购的人都是一次性将所有《财经》买走,有的说是邮局的,有的说是杂志社的,还有的说自己是外地来的,但所有人都拒绝透露“包圆儿”的原因。

而在西直门一带,清购则没有这么严重,多数报摊上还都摆放着最新的《财经》杂志。

无相关规定难界定“恶意”

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表示,对于这种恶意抢购行为,目前相关部门称还没有明确规定。“买一百本和买一本一样,都只能界定为消费者,我们无权处理。”出版局工作人员说。

专家点评:是对报刊和读者双重权利的侵犯

12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认为,这种恶意抢购行为不但侵犯了报刊的监督权和发行权,还侵犯了读者的报刊选择权和新闻知情权,是对媒体与读者双重权利的侵犯。

尹鸿教授说,现在仅能够借助媒体的多元化来对抗这种对公共舆论的侵犯,例如发布网路资讯等。实际上这种抢购方式其实是弄巧成拙,不但不能制止消息的散播,反而还起了推动和加速作用。

《财经》报导《公共安全账单》

前不久,《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对中国6244亿元的的天价“维稳费”进行报导,招来了中共媒体《新华网》的猛烈攻击,并声称中国只有“公共安全支出”,没有“维稳费”,指责《法广》偷换概念。

《财经》杂志9号刊登了题为《公共安全账单》的文章。文章开篇指出,维护社会稳定,在国外,这个概念属于公共安全范畴。而在中国,“维护稳定”和“综合治理”、“严打”等,共同构成了官方表述辞汇。

文章还提出了“维稳”的内容,不仅包括日常治安、打击犯罪、应对群体性事件、还包括可能引发舆论不安的私人矛盾,以及各种公共政策和政府工程中的相关考量。

文章经过种种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当局的6000亿元公共安全支出,并不能完全涵盖直接或间接用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费用。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