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生态浩劫 人类仍大有可为

【新唐人2010年12月25日讯】(中央社记者唐雅陵圣保罗24日专电)英国“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研判世界末日的10大可能,其中最有可能的是“环境浩劫”。然而,只要人类改变浪费和过度消费的习惯,仍有可能扭转乾坤。

人类并非地球的主人,只是借住在地球和太阳系的过客,需仰赖地球上的土地、水和空气生存。经过20万年的进化和发展,地球上的人口已近70亿,但为了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成长,不断剥削地球资源、破坏环境的结果是,人类的生存开始受到威胁。

一项测量人类对地球造成冲击到底有多大的工具是“生态足迹”,单位为全球公顷(Global Hectare,简称gha),亦即需要地球上多少具生产价值的土地和水,才足够支撑目前人类的经济消费。

全球生态足迹网路(Global Footprint Network)公布的资料指出,2007年全球生态足迹已达每人2.7gha。换言之,只足够支撑50亿人的经济消费,或需要181亿gha具生产价值的土地和水才行,但实际上地球只有134亿gha。

生态足迹依经济消费模式不一而有不同标准。譬如非洲的模式为1.4gha,足够支撑96亿人;而美国和加拿大为7.9gha,只够支撑17亿人。

联合国预测,至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达80至100亿,年均经济成长率应高于3.5%带动消费。假如真的应验,将需要2个地球才能够承受。

显而易见的是,若持续目前的经济生产和消费模式,地球资源必将耗尽。但未来并非必然,人类仍可创造自己和地球的未来。

为了人类和其他物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当务之急是改变浪费和过度消费的习惯、进行能源革命、提高使用能源效率、增加垃圾回收和再利用、针对建筑物采用环保创新科技、改善大众运输、扩大森林和环境保护范围等,还有鼓励素食也可减少肉类消费和畜牧业对环境的冲击。

没有人期待环境浩劫,更遑论世界末日,人类可以做的事情其实还很多,特别是减少进行会造成较多污染的活动,以理性态度运用自然资源,那么就算不能让地球恢复原来的面貌,至少可以永续经营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