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揭开秦始皇陵地宫营建神秘面纱

(中央社台北1日电)中国考古学家初步揭开秦始皇陵地宫营建的神秘面纱,考证发现施工过程精准、分工详细,尤其水利工程用心最多,因此造就了“世界大第8大奇迹”。

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勘探、发掘与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首次提出秦陵地宫的营建工序,包括建设排水设施、挖掘墓圹、布置墓室、券砌石顶、墓顶封土和回填排水渠等,初步揭开秦陵地宫营建过程的神秘面纱。

新华社报导,被誉为“世界第8大奇迹”的秦始皇陵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13岁开始营建,前后38年动用数十万人力。

“从秦始皇陵建设工程总体上看,由于工期时间长,人力有保证,秦陵可说是统一规划、同时动工。”曾参加秦兵马俑1、2、3号坑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刘占成说,当时场面是修地宫的修地宫,搞建筑的搞建筑。

根据近几十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发现陵区总面积达56平方公里,主体工程包括地宫、城�、从葬坑等,整体布局完整,埋藏丰富。

刘占成指出,地宫最为复杂,营建步骤也最为讲究,首先应是排水设施,其次为挖掘墓圹,然后是布置墓室、券砌石顶、墓顶封土和回填排水渠。

为何最先建设排水设施?据秦陵地区地下水文资料显示,第一层地下水距地表15公尺左右,第二层地下水距地表30多公尺。而最新研究显示秦陵地宫的深度为30公尺左右。秦陵地区地下水源丰富,如不解决地下水问题,地宫根本无法完成。

秦陵地宫是竖穴土圹墓,专家利用重力定量技术推算出地宫的开挖范围为东西170公尺,南北约145公尺,深约30公尺,墓室底部东西80公尺,南北宽约50公尺。粗略计算要挖掘土方约50多万立方公尺。

刘占成说,排水系统把地下水通过暗渠坎儿井不断排出后,就可以在排水渠范围正式开挖地宫,50多万立方公尺的土方经过墓道和周壁所留台阶而运出。至于墓底部的地下水问题,则可用青膏泥填封再夯土,夯土表面再铺砖石。

一般的竖穴土圹墓都是用土填实,但是秦始皇陵物探验证结果显示,地宫中存在石质板材。刘占成认为,墓室中存在石质板材可能属于地宫墓室顶部的覆盖材料,即地宫应是券砌石顶。

券顶之后则是墓顶封土,实际上这是地宫建造的最后一道工序。如今实测小山般的秦陵封土,其底部近似方形,南北长515公尺,东西宽485公尺。

刘占成说,高大的封土堆,象征着秦始皇帝的威严,标志着秦陵营建工程的基本结束。至于回填排水渠,则是想使秦陵地宫永久性地不被地下水侵蚀。

考古专家指出,秦始皇陵在历代帝王陵中具有独特位置,弄清地宫的营建对研究古代帝王建陵思想和中国陵寝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