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被同性恋之癖箝制 周恩来惧怕毛泽东

【新唐人2015年12月31日讯】(新唐人记者公孙觉综合报导)断袖之癖典故,出自汉哀帝的同性恋故事。日前,香港学者的新书披露了中共窃国2号人物周恩来的“断袖之癖”:周恩来是一个同性恋者。认为这解释了为什么资格比毛泽东老的周恩来一直惧怕毛泽东。

香港《开放》杂志前编辑蔡咏梅的新书《周恩来的秘密情感世界》12月30日正式出版后,立即引起包括法广和《纽约时报》等境外媒体的关注。

作者花了3年时间,通过研究周恩来1918年留学日本时所写的日记及其它公开资料,得出周恩来是一个同性恋者的推测。

蔡咏梅从周恩来旅日日记中发现的第一个论据是,周恩来讨厌异性婚姻,不愿意结婚。在当年2月9日的日记上,周恩来写到:“我想人生在世,恋爱是一种事;夫妻又是一种事。恋爱是由情生出来的。不分男女,不分万物,凡一方面发出情来,那一方能感应的,这就可以算作恋爱。…至于夫妻,那纯粹为组织家庭,传流人种的关系”。

蔡咏梅发现的第二个论据是:周恩来热恋低他两级的南开中学同性同学李福景。周恩来曾在南开中学校刊中写到,每天一看到这位学弟,就化愁为喜,可以促膝长谈竟日,几乎达到不可一日无君的境地;当周恩来已到日本,得知李福景已投考香港大学,不来日本与他一同留学时,大受打击,在日记中流露悲凄之情:“每当月夕风晨、雨窗花前,吾心之念念吾家,想吾慧弟,尤难受也!”,“月夜凄凉,宛如旧日,回想前情,心焉怆恻矣!”

李福景字新慧,周恩来因此而称其“慧弟”。蔡咏梅在书中说,周恩来1919年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就读香港大学一年级的李福景也放弃香港学业,与周恩来一道用法国勤工俭学名义前往英国留学。但周恩来因无法获取北洋政府官费留学生资格,被迫到法国,“走投无路”下,投身共产革命,享受苏联津贴。

第三个论据是,周恩来对妻子邓颖超的冷淡表现。1925年,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的邓颖超,乘船抵达广州与周恩来成婚,周恩来并没有去接她,她自己到广东省总工会才找周恩来。

周恩来是在欧洲通过明信片向邓颖超求婚的,那时两人已经有5年没有见过面了,之前从未有过恋爱关系。蔡咏梅认为,当时已有少将军衔的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是为了掩饰其同性恋性倾向,二人的结合是一场政治婚姻,事实上,两人并无感情。

周恩来的同性恋癖好解释了一大谜团

蔡咏梅在书中写道,周恩来的性取向可以解释他一生中的几个谜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周恩来与毛泽东之间小心翼翼的关系。

《纽约时报》30日的报导中说,很多历史学者,包括《晚年周恩来》一书的作者高文谦在内,都认为周恩来行事小心谨慎,超过了他应有的程度。

1930年代中期之前,周恩来在中共党内的级别高于毛泽东。周恩来未能阻止中国大陆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造神”运动,导致了灾难性的文化大革命,与其小心谨慎地一直效忠于毛泽东有直接关系。周恩来是中共总理,本来可以制约毛泽东的权力。

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是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美国人,现年94岁,他与周恩来保持联系的时间长达21年。李敦白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周恩来真是同性恋者,而且被外界知道,就可能一生尽毁。

蔡咏梅推断,周恩来正是由于同性恋“缺点”,造成他对毛泽东非常惧怕;周恩来的这一性倾向,自然成了毛泽东有力箝制的工具;而周恩来的性压抑,也影响了他的其它决定。

周恩来惧怕毛泽东的根源何在?蔡咏梅说:“他的原罪就是他是同性恋者。”

蔡咏梅在接受新唐人采访时表示,她认为该书的意义在于揭露了周恩来道德低下的真实面目。而周本人对中共的罪恶也负有逃不脱的责任。蔡咏梅说:“周恩来的伪善曾经欺骗了无数中国人,随着历史资料的公开,周恩来虚伪、自私、残忍、狡诈等魔鬼真面目暴露无遗。”

哲学家李慎之曾表示,周恩来真面目被揭底,“中共最后一块道德招牌”就垮了。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