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德媒:中共間諜疑瞄準德國支柱產業

【新唐人2018年11月05日訊】德國政府單位曾多次警告:中共間諜正積極滲透社交網絡和政府部門等。近期,又有德國媒體指出,中共間諜疑似染指德國的支柱產業。

《德國之聲》11月4號報導,德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西南部的巴符州,近年來越來越頻繁的成為中共經濟間諜的目標,當地的經濟支柱--汽車產業,更是重災區。

巴符州內政部在回覆州議會質詢時指出,2012年至今,州刑警局總共發現8起經濟間諜案件,其中至少6起不能排除中國方面參與作案的可能性。內政部表示,還有很多企業發現網絡安全漏洞時不一定會報案。

而受到網絡間諜案波及的,不僅是當地的中型企業,一家坐落於斯圖加特的汽車製造商,也受到了境外網絡攻擊。

報導指出,奔馳、保時捷的總廠,都位於斯圖加特近郊。

澳大利亞華裔張小剛博士表示,中共長期以來所謂的「國策」之一,就是以政府力量盜取先進國家的商業、經濟以及技術機密。

澳大利亞華裔張小剛博士:「德國在政府層面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防範,這屬於亡羊補牢吧!一些血淋淋的教訓,才讓西方國家意識到中共長期盜用技術,而它不會關心你本地老百姓的需要。它完全是為了它們來進行所謂的『厲害了我的國』(的宣傳)。」

根據德國官方說法,網絡經濟間諜行為每年在巴符州造成70億歐元的潛在經濟損失。全德國每年因經濟間諜行為蒙受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億歐元。

大陸IT技術員陳達威:「(中共)間諜始終都有的。中國製造那麼多商品,你物美價廉怎麼來啊?完全靠專利權全部買下來,根本就沒辦法做。再加上現在這種獨裁的環境之下,國內就培養不出人才。所以你說發明的話,基本上就沒戲。」

大陸IT技術員陳達威舉例,目前中國很多手機企業,如果不是靠竊取知識產權,根本難以生存。

陳達威:「比如三星的手機可能賣3000(元),我(竊取技術後)就1000(元)左右的成本生產出來,賣1500(元)我就能賺錢了。但是你把專利權(費用)全部付掉,你可能成本都跟三星一樣,甚至更高,因為你手中沒有核心技術,全部都要買專利權嘛!(中國)間諜這個土壤,好像沒有解藥啊,現在。」

在此之前,德國針對中共間諜滲透,曾多次發出警報。

去年12月,德國聯邦憲法保護局警告,中共間諜利用社交網站廣招線人,上萬名德國公民成為目標。

雖然北京堅稱德方指控「毫無根據」,但未能消除德國各界擔憂。

《南德日報》(Sueddeutsche Zeitung)今年7月披露,中共間諜滲透德國國會,一位德國議員差點落入圈套。中共國安部在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至少有500個假帳號,是專門用來接觸德國各界人士的。

德國聯邦情報局(BND)估計,中共的情報人員超過100萬人。

今年2月,德國兩大研究所發布聯合調研報告,警告中共在歐洲媒體攻勢火力大增,一些德國知名報刊也無法獨善其身。

隨後,《南德意志報》宣布停止刊發中共官媒提供的《中國觀察》增頁。

4月初,德國聯邦憲法保護局局長馬森(Hans-Georg Maaßen)對新的經濟間諜現象提出警告說:中資收購德企,可能會危害國家安全。

中資家用電器製造商「美的集團」(Midea Group)2016年以46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被視為典型例子。

張小剛:「在(大陸)國內這一兩年看到一些報導非常得意洋洋的說,他們已經拿到德國的技術,開始趕上和超過德國。包括汽車行業、機器人行業、機械製造行業,德國人做的非常嚴謹、先進,一直屬於它們的支柱產業,現在中共這種盜取技術方式已經開始掏空德國的這些支柱產業。」

不僅如此,德國對來自中國的設備也提高警惕。

德國《經濟週刊》今年3月報導,「華為」等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在德國市場具有絕對優勢地位,一旦它們的硬件設施中留有「後門」,中共間諜就可以很方便地竊取德企數據。針對該報導,巴符州議會自民黨黨團已向州政府發起質詢。

採訪/陳漢 編輯/王子琦 後製/陳建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