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經濟學家炮轟「中國模式論」:誤導自己自毀前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0月25日訊】中國在過去的40年間,經濟保持了高增長的態勢,中共吹噓經濟發展的成果是仰仗「中國模式」取得。然而,一旦遭遇美國川普(特朗普)政府主張的「公平貿易」的衝擊,「中國模式」突然就不靈了。日前,有中國知名經濟學家撰文直言,中國過去取得的經濟紅利並非靠所謂「中國模式」獲得的,一味強調這種被西方視為「異類」的模式,將「誤導自己,自毀前程」。

北京大學的國家發展研究院官網10月23日發表了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撰寫的《理解世界與中國經濟》一文。這篇文章罕見坦率地指出,中國過去40年間的經濟高增長,獲益於經濟改革後的市場化,以及技術後發優勢提供的套利機會,而不是所謂的「中國模式」。

文章表示,近些年來被中共官媒極度吹捧的「中國模式論」,把中國近40年來的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歸功於強力的政府干預和體量龐大的國有企業與現代化的產業政策相結合的「中國模式」。但這其實只是官方一廂情願的想法,與事實不符。

張維迎以北京國民經濟研究所市場化數據和中國統計年鑑的經濟成長數據為基礎進行研究後指出,不管是近10年還是近40年,市場化指數的變化都與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率正相關,而且國有部門愈大的地區,經濟增長速度愈慢。

文章指出:研究中國城鎮國有部門、私人部門就業比重、國有或外資與私人工業資產比重等指標,與人均GDP及增長率的關係可發現,凡是國有部門所占比重愈大的地區,經濟增長速度愈慢;而「國退民進」的地區,則有更高的增長業績。

張維迎向北京當局發出告誡:繼續一味盲目地以「中國模式」來解釋中國經濟獲得的發展,對內是「誤導自己,自毀前程」,對外,則導致與西方世界產生嚴重衝突,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文章直言,當今的中國如果繼續走向強化國有企業、擴大政府權力、依賴產業政策的道路,必然導致改革進程逆轉,前功盡棄,國民經濟最終將陷入停滯之中。

文章分析,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模式」就是「國家資本主義」,這種模式與西方現在追求的公平貿易和世界和平水火不容,而「中國模式」已經把中國塑造成了西方視角下「令人驚慌的異類」,而中國目前面臨困窘的國際環境,與之前中共官方對中國過去40年成就的錯誤解讀息息相關。

事實上早在2010年,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出版的《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一書,就以西方金融誕生歷程,論證了「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的觀點。

這本書明確地指出,中國近幾十年來的 GDP高速增長,除了因為中國人很刻苦耐勞而且人口眾多,故有可觀的市場紅利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世界經濟發展給中國企業提供了極大的機遇,中國企業獲得了經濟學上的「後發性優勢」,因為有成功例子軌跡可依循,還有其他國家研發的高新科技可以直接為己所用,所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獲取了極大的利益空間。

書中同時指出,這種後發性雖然能帶來優勢,但同時也存在很大的局限和壞處,那就是缺乏從根本上改革制度的動力。國人盲目地吹噓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經濟奇蹟「全靠自己」,其實是「根本性謬誤」。如果中國不能進一步向西方學習進行體制改革,先前獲得的種種優勢終將喪失殆盡。

針對上述情況,有時政觀察人士指出:當下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今年夏天中美貿易戰爆發後,《中國模式》很快就被逼入了死角,中方幾無回手之力。隨着貿易戰步步升級,中國經濟下行風險明顯增高,城市失業率開始攀升,物價壓力也明顯加大,中國股市持續下挫,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持續走低,在持久貿易戰中,中方所處的劣勢日益被彰顯出來。

與此同時,美國的經濟成長卻保持着強勁的勢頭,失業率創新低,物價平穩,股市也處於歷史高峰階段,美元指數仍處於低水平,明顯對貿易戰的承受力高得多。

更為嚴峻的是,不僅美國政府正面向中共推行的「國家資本主義」發起了衝擊,歐盟、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澳洲、英國等,對中共海外政治經濟擴張的警惕性也大幅度增強,這些國家政府也紛紛要求中方進行結構性的改革,拋棄過去那種鑽西方國家貿易政策的漏洞獲取巨大利益的不公平貿易方式。一個圍堵中共「國家資本主義」的國際聯盟包圍圈正在逐步形成。

而中國經濟在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後,靠政府砸巨資介入經濟來緩解危機的方式導致「國進民退」的反改革趨勢得到強化,直到遭遇美國川普政府的貿易戰的迎頭打擊,所謂「中國模式」下隱藏的種種危機才開始凸顯出來。現在,中國再一次站在了選擇道路與方向的十字路口。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