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豆缺口9千萬噸 或被迫購他國轉口美國大豆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8月12日訊】近日有德國媒體稱,中共當局很可能因大豆的海外供應量不足而被迫繼續購買美國大豆,引發輿論嘩然。為此,中共官媒週五緊急發文「消毒」。但海外輿論仍然認為,在國際大豆貿易局勢的限制下,中國商家最終還是可能購買到經巴西或阿根廷轉口的美國大豆或加工過的豆粕。

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牽涉川普競選票倉和中共「面子」的美國大豆,很快就變成了外界觀察貿易戰態勢的一個重要指標。有德國大豆貿易專業研究分析刊物近日刊文指出,中國(中共政府)因為海外大豆的供應量不足,恐將重啟採購美國大豆。該文迅速在海內外引發輿論界的熱烈反響。

中共官媒從本週五開始,扎堆地緊急發文「消毒」,大力宣傳中共政府有能力應對大豆進口的缺口,中國企業不買美國大豆也可滿足需要。但外媒指稱,因為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生產出口量實在有限,中方最後很可能以昂貴的價格買到的貨物,還是巴西等國從美國購買的大豆或其加工美國大豆後的豆粕。

當地時間8月10日,中共官媒新華社發表了一篇對中共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的專訪報導。韓俊這專訪中承認,目前國內大豆產需缺口9,000多萬噸,需要依靠國際市場補充。但他同時強調,中國(中共政府)「完全有能力應對美國大豆進口減少的缺口」,保證國內的食用油、蛋白資料的需求。

韓俊坦言,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就佔到總需求量的1/3,用作畜禽養殖產業、水產業飼料的豆粕,也主要靠進口滿足需求,而美國往年出口的大豆中大約60%都銷往中國,因此他認為貿易戰對美國農業領域產生的影響比對中國所產生的影響更大。

與此同時,中共官媒人民日報也在其第2版刊文,引述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相關負責人對稱,中儲糧正在加緊調整大豆採購的來源地,擴大從南美採購大豆的規模,而今年5月以來,中國企業對大豆採購量約250萬公噸中,90%以上都是從南美購入。該負責人並強調說:「從業內企業的角度看,(進口美國大豆)這部分缺口完全可以通過多元化渠道予以解決」。

中儲糧鎮江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中則強調說,中儲糧執行了國家對外貿易政策,今年4月以來「沒有再新採購美國大豆」。

不過,海外有觀察人士指出:,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國家生產和出口大豆的能力是有限的,根本無法滿足中國市場對大豆的巨大需求量。而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的大豆商為了賺錢,很可能會先從美國大量進口美國大豆,然後再抬高價錢轉賣給中國企業,或者對美國大豆進行初級壓榨加工後,再把豆粕以高價格賣給中國商家。這樣的話,中共實際上是幹了一件「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蠢事,白白讓中國大豆企業陪上更多的成本價錢,到最後其實買來的還是轉口而來的美國大豆。

此前,總部位於漢堡的油籽業分析刊物《油世界》(Oil World)曾在本月7日刊文分析稱,中美貿易戰爆發後,由於大豆被列入中國(中共政府)報復美國而課徵高達25%關稅的項目中,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商家一直在尋找美國以外的替代供應來源,主要是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國家。不過,在未來六個月南美的大豆出口供應量,預計將同比將明顯減少。

因為全球其它地區無法提供能滿足中國需求的充足大豆供應,南美的供應短缺,最終可能迫使中國大豆企業「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間進口1,500萬噸美國大豆」,否則難以解決中國國內大豆供應十分緊張的狀況,而且中國還有可能不得不削減畜牧業生產,這意味着國內相關產品的市場價格將上漲。

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說,去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123億美元大豆,是最大宗的出口農產品。

《油世界》的這篇文章還指出:在大豆供應總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中國企業還可能從阿根廷進口更多經過加工的豆粕,來代替大豆作為壓榨原料。如果中國開始增加採購阿根廷豆粕,缺少大豆供應的阿根廷或許將增加美國大豆進口,這意味着中國企業可能最終進口的還是在阿根廷加工過的美國大豆。

(記者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