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央行組織:加密貨幣可能「完全喪失價值」

【新唐人2018年6月20日訊】現在全球都有加密貨幣愛好者。對於他們來說,最近這幾天這種貨幣的前景似乎並不樂觀。德克薩斯大學上週的研究顯示,2017年的比特幣熱可能是市場操縱的產物,而最近發布的一份新報告則認為,「加密貨幣可能會停止運作,導致價值的完全喪失。」

據加拿大環球電視(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報導,這篇報告來自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該銀行是60個國家中央銀行或金融管理當局的一個保護組織。其成員包括加拿大、美國及中國央行等。國際清算銀行嚴厲譴責有些人持有的數碼代幣可能有朝一日取代法定貨幣的想法。

國際清算銀行對諸如比特幣等數碼貨幣感到擔憂。其中的幾個原因為:

「完全喪失價值」

只有在加密貨幣用戶認為其有價值的情況下,這些所謂貨幣才具有價值。國際清算銀行指出,如果這種信念破滅了,數碼代幣的價值將會變為零。

無可否認,這種看法也適用於傳統貨幣。例如在委內瑞拉或德國魏瑪共和國的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鈔票從有價值的存儲變成了無意義的廢紙。

但國際清算銀行認為,數碼貨幣所享有的集體信任度遠比大多數的現代貨幣更為脆弱。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說法,撼動用戶們這種信任的情況之一就是在如何記錄數碼交易或圍繞加密貨幣管理的其他協議方面用戶存在分歧或缺乏協調。

價值波動過大

即使不考慮用戶對加密貨幣完全失去信任的情況,加密貨幣的價值通常會劇烈波動的問題仍存在。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說法,其部分原因在於,沒有任何中央銀行或其他中央政府可以調整流通中的數碼代幣的供應,以保持其價值穩定。

可能導致網際網路癱瘓

據報導,越來越多的人採用區塊鏈數碼貨幣,例如比特幣等,這些貨幣的管理就會變得更加笨拙。這是因為,為了防止重複付款,加密貨幣依靠用戶們維護並不斷更新總賬,並提供所有交易的詳細信息。這種交易處理系統佔用大量數據,並且經常需要備份。

報告指出,如果有太多新交易傳入,就會造成「系統超負荷,並許多交易排隊等待」。報告並補充說,而付款處理可能需要花幾個小時的時間。

該報告寫道,如果人們開始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日常支付,「只有超級計算機才能跟上新交易的驗證」。「相關的通信量可能會導致網際網路停滯,因為數百萬用戶交換的文件數據大約會是1兆兆位(terabyte)。」

「環境災難」

國際清算銀行報告還將數碼貨幣抨擊為「一場環境災難」。

像比特幣這樣的許多加密貨幣都依賴於所謂的礦工(miners)。他們使用巨大的計算能力來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並獲得在賬本上記錄交易的權利。他們因此得到報酬或新貨幣等。

但隨之而來的則是巨大的能源消耗。國際清算銀行在報告中寫道:「在撰寫該報告時,比特幣採礦的總用電量與瑞士等中等經濟體的用電量相當。簡而言之,對分散信任的追求很快就將變成一場環境災難。」

(記者王竹報導/責任編輯:唐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