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也劍指「製造2025」:中共政府像風投機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6月19日訊】 白宮近日公佈的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的清單,顯示美國政府這次是劍指中共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有新加坡媒體發文指出,實際上歐美對中共這項戰略計劃的態度與美國高度一致,有經濟專家批評中共政府在這項計劃中扮演了類似風投機構的角色。

《聯合早報》6月18日刊發的一篇文章指出,這次中美之間的貿易衝突凸顯出一個問題:中共國務院於2015年提出的未來10年戰略計劃「中國製造2025」,不僅成為了中美經貿摩擦的聚焦點,而且已引發了歐美國家的警覺。對於中共國務院推出的這個計劃,歐盟的認知與美國「如出一轍」。

該文表示,歐美明確指出,「中國製造2025」引起的中美貿易衝突,凸顯了中國(中共)以政府主導的經濟模式與西方市場經濟模式之間的衝突,而一點將成為中國與歐美經貿摩擦的一個「長期性問題」。

文章舉例分析:「中國製造2025」中反覆強調的所謂「自主保障」中,有一個細化的發展目標——在2025年底前,將基本核心部件和重要基礎材料供應商的國內市場份額提高到70%,2025年底前中國市場上40%的手機芯片由中國生產,70%的工業機械人和80%的可再生能源設備由中國生產。

這樣「自主保障」,在歐美看來,就是要藉由中共政府的力量,把西方的技術產品趕出中國市場,而這種做法與經濟全球化體現的國際分工背道而馳。

文章並指出:中國(中共)現在正在利用西方技術來發展自己,而其產業政策的核心目標,卻是希望在中國企業掌握所有的核心技術後,再讓所謂的「中國版技術」擴散到全世界。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中共當局打算採取的手段包括:由政府提供的大量的資金支持、政府補貼、公共資源的支持。

中共這種動用政府的行政手段,舉全國之力來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做法,招致歐美的反對。

對此,美國的中國經濟專家諾頓(Barry Naughton)指出,「中國(中共)政府越來越像風投機構。」

该文披露,中共當局一方面由其各級政府系統地干預國內市場,以促進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並使外國競爭對手處於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其各級政府還利用行政力量,逼迫外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處於劣勢。

具體的做法包括:在市場准入前,在限制、許可證、法律法規和標準、安全審查、採購和招標等方面,對外國企業採取歧視性政策。

與此同時,中共為了獲取歐美的先進技術,又大肆利用歐美市場經濟的開放,通過併購歐美企業來獲得外國企業的先進技術,甚至是採取不公平的貿易政策,逼迫那些試圖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交出自己的核心技術。

而中共當局對外國技術的追求,有時甚至指向整個行業。例如,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型半導體企業,都收到了來自中國企業的收購獻議。

因此,歐美認為,在貿易和投資趨向自由化的時代,中共政府動用行政手段來干預甚至破壞國際自由貿易規則的做法,對歐美企業的利益造成了傷害。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在6月15日接受福克斯商業(Fox Business)的專訪中討論美貿易衝突的問題時說:「我們希望這能促使進一步談判。我們希望這能引導中國改變政策,至少是為了尊敬我們,開放他們的市場。」

他補充道,「我們正在嘗試做的是把我們拉到公平的位置。我們及總統川普(特朗普)想要的是改變範式。」

萊特希澤透露,美國政府下一步將出台投資限制措施,限制中國企業購買美國技術。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