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排華」引公憤 看看英國如何做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1月30日訊】北京當局以消除安全隱患為由,連日來在全市展開地毯式清理外來人口行動,逾十萬名外來勞工遭驅離北京市,引發公憤,抨擊北京大排華。29日,英媒稱,在如何清理城市貧民窟問題上,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做法,報導介紹了英國當年的做法。

北京大興區西紅門鎮「聚福緣公寓」發生大火之後,大興區政府及警方啟動了為期40天的大規模清查行動,強制驅離在當地租住的外地人口,數以萬計被政府視為低端人口的民眾帶着行李,被驅趕出自己居住的出租屋。

由於執行大排查的人員穿着警服,在整治區域採取斷水斷電、半夜突襲、亂砸亂踹等暴力手段,使數以萬計的外來人口,在嚴冬之下頓失居所。引發民憤,紛紛指責北京當局大排華。

更有數百名知識份子及勞工界人士向當局遞交聯署信,批評當局的做法違憲及踐踏人權。甚至有人把當局的做法與迫害猶太人的歷史相提並論,抨擊這種做法已經超出了任何國家和政府能夠容忍的底線。

11月29日,英媒BBC刊文說,在對待城市貧民窟的存在以及如何清理貧民窟的問題上,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做法和理由。

貧民窟一般指城市中貧困人口居住地,環境惡劣的住房組成的擁擠住宅區,裡面的居民都是貧民,不同地區的貧民窟各有特點,但一般都缺乏衞生設施,清潔供水,可靠供電,執法和其他基本服務。

貧民窟一般伴隨大規模城市化和人口增多而產生,如今貧民窟仍然大量存在於不發達國家的城市地區。不過在一些發達國家,也有貧民窟的存在。

貧民窟居住的多是低收入人群。如各種小商販,擦鞋,裁縫,各種維修者和其他低技能的勞動者。一般認為,貧民窟存在自然風險和社會風險。除居住環境惡劣以外,還存在人為危險,如有毒工業,交通堵塞,危險違章建築,火災隱患。

報導說,在19世紀的英國,隨着倫敦泰晤士河碼頭和工業區擴大,形成了著名的「倫敦東區」,那裡中世紀留下來的城市規劃變成了人口稠密的窮人區。

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均下大力氣清理貧民窟,當時英國政府批准,讓地方政府對貧民區進行大規模的清理和重建。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發起了「讓英雄安居」的運動,為退伍士兵及其家人提供基本住房。最終英國的政府住房不斷發展,擴及國家其餘人口。

這個清理改造過程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二戰後大批軍人退伍加劇了英國的房屋緊張狀況,當時工黨政府將住房列為主要福利內容,再次讓清理貧民區成為地區政府的主要任務。

在50至70年代,清理貧民窟涉及到300多萬人,當時英國政府把擴大窮人福利,被看作是避免共產主義和放任的自由市場經濟的中間選擇,當時甚至有流行說法是:「福利制度是對付共產主義威脅的最好防禦」。

不過,現在英國已經見不到貧民窟那樣集中居住貧困人口的建築質量惡劣的居民區。

報導說,英國歷史上一直是個產權相對清晰,執法比較嚴格的國家,因此,英國清理和改造貧民窟,很少涉及非法侵佔土地,拆除違法違章建築的問題,而主要是改善住房條件或者提供政府福利住房。

而且英國清理清理貧民窟的同時,也是建立國家福利制度的過程,因此在清理貧民窟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在試圖解決造成貧民窟根源,促進社會公平和機會平等。

相比之下,中國清理所謂低端人口的過程中,存在產權和法律模糊的問題,也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此外,中國的福利制度仍然處於探索和試驗階段,諸多因素加在一起,都加劇了中國清理外來人口問題的複雜性和相關輿論的爭議性。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趙云)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