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先撤5分鐘?專家評中印撤兵:雙方各退一步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8月31日訊】中印日前結束了長達兩個月的對峙,雙方都沒有透露撤兵協議的具體內容。多名專家表示,中印出於各自的政治考量,可能暫時各退一步避免衝突,但將會因此產生更多的敵意與隔閡。

8月28日,印度外交部發表簡短聲明稱,兩國經過幾週來的外交溝通達成協議,對峙地點的邊境人員「迅速脫離接觸」。北京則只稱印方人員和設備已經全部撤離,而中方根據現場情況做出了「必要的調整和部署」,但「邊防部隊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駐守」。

兩國官方都沒有明確所達成協議的具體內容,以及北京是否做出了讓步以換取印度撤軍。

29日,美國史汀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孫韻對《美國之音》表示,對於中方所宣傳的「勝利」,比較客觀的理解是,印度的所謂「妥協和讓步」不會是單方面的,一定是中方做出某些妥協之後,印度才會有撤兵動作。

印度報業托拉斯28日晚些時候援引一位匿名印度高官的話說,「作為『脫離接觸』的一部分,中國的軍隊和推土機都已離開有爭議的洞朗地區,他們也移除了支起的帳篷。」

孫韻認為,中方暫停修路是可能達成的協議之一;而具體結束對峙的過程中,可能是印度先撤兵,但不好確定到底先撤多長時間,可能是一分鐘,也可能是五分鐘。

孫韻表示,雙方達成的應該是各退一步的方案,但兩國在國內都會宣傳是對方做出了單方面讓步。

倫敦皇家三軍防務研究所研究員沙先克·喬什(Shashank Joshi)對《華盛頓郵報》說,印度出兵洞朗就是為阻止中方修路,在沒有得到對方暫停施工的某種承諾之前不會同意撤退。

他說:「在這些情況下,(中方)想要面子就得含糊一些。印度可能對於中國對協議的詮釋和宣傳也沒什麼不滿,因為新德里可能已經達到了他的目的:恢復6月前的現狀。」

29日,日經中文網報導,中印早在7月之前就已通過外交渠道達成結束對峙的非正式協議,討論了在「9~10月之前」完成分階段撤軍的方案。

該網此前還披露,由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印度總理莫迪都不想被本國國民批評「軟弱無能」,所以雙方達成的協議還包括「讓外界看來不是本國軍隊率先撤退」。

對於中印在28日結束對峙的原因,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全球安全事務高級研究員何天睦(Timothy Heath)分析,在9月的金磚峰會到來之際,雙方都希望緩和緊張關係。

何天睦說,兩國也都有各自國內政治上的考量。中共在十九大前議程繁多,要專註於國內的擔憂和議題,不值得和印度做太多對抗。而莫迪在全力推進國內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與中方發生重大危機或衝突對他也無裨益。

不過,他和孫韻都認為,儘管中印避免了衝突升級,但不意味着問題已解決。目前無法確定中方會不會再修路引發爭議,雙方實際上是把問題的解決往後拖,類似爭執以後還會發生。

《美國之音》引述分析稱,中共在對峙問題上先是態度強硬,以武力威脅,最後卻後退一步,這可能會使中共在南亞國家中的威信受損。

孫韻認為,中共此前一直對印度有種「戰略蔑視」,通過這次事件,雙方都能更清楚地認識到對手的份量。

她說,短期內雙方會各退一步,但從長期來講,中印關係由此會更加趨向敵意、隔閡和競爭。

(記者和穆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