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是德國間諜?紐時最新揭密驚人史實

【新唐人2017年06月23日訊】《紐約時報》報導分析,前蘇聯的第一任領導人列寧,或許是德國間諜。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列寧得到德國的後勤及財務支持,發動了十月革命,讓俄羅斯民眾在之後長達數十年的歷史中飽受布爾什維克的獨裁統治,歐亞多國也同樣遭共產荼毒。

《紐約時報》6月20日發表《列寧真是德國間諜嗎?》一文,分析本名為弗拉基米爾·烏里揚諾夫(Vladimir Ulyanov)的列寧(Lenin)到底是怎樣改變俄羅斯政治格局,及改變世界的。

列寧流亡20年 得到資助返回俄羅斯

列寧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羅斯辛比爾斯克,是一家6個孩子中的第三個。1987年5月20日,列寧的兄長亞歷山大(Aleksandr Ulyanov),因反對沙皇,預備做自殺式炸彈,刺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行動敗露,被沙皇政府抓捕並絞殺。兄長的死,促成列寧成為一名反政府者,並在1890年前後,接受馬克思理論,成為一名其追隨者。

1897年,列寧被捕並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三年,之後在歐洲各地僑居,其中很長時間留在德國、法國,積極組織俄羅斯的反政府活動等。

1917年2月,聖彼得堡(當時更名為彼得格勒)的產業工人因食物短缺和工廠環境惡化罷工,俄羅斯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國家杜馬接管政權,組建臨時政府,俄羅斯宣布由帝國改為共和國。這時,列寧決定從瑞士返回俄羅斯,並與德國政府談判後得到支持。

1917年4月16日,乘坐鐵路列車的列寧到達彼得格勒芬蘭車站,用「四月提綱」做政綱,發動了「十月革命」,並最終奪去了俄羅斯的政權,建立了前蘇聯」。同時,列寧成立了共產國際,在東歐及亞洲等發展共產獨裁政權。


圖為1916年協約國法國士兵在裝載卡車。(/AFP/Getty Images)

列寧是德國間諜?

1917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鬥激烈時期,同盟國陣營的德國正在與協約國陣營的俄國、英國、法國等作戰,《紐約時報》的報導分析,相比援助愛爾蘭反叛軍和法國和平主義者,來陰謀動搖英國和法國政府的牢固統治,德國更會選擇俄羅斯,因為俄國政府當時是協約國最薄弱的環節,所以德國陰謀動搖俄羅斯的統治較為容易,於是可能選擇了當時主動與其談判的列寧。

報導分析,德國當時不僅僅支持列寧一個人,俄國當時的革命者都是德國政府支持的對象,比如孟什維克的列夫·托洛茨基(Leon Trotsky)。不過相比其他人,列寧「狂熱反戰」,同時「支持烏克蘭獨立」,而同盟國的關鍵目標之一就是讓烏克蘭獨立。

此外,列寧在他1915年編寫的小冊子《社會主義與戰爭》(Socialism and War)中,明確提出要「滲透軍隊,將其變紅,催生反叛」,這種「革命失敗主義綱領」極具破壞力。

報導披露,當時列寧從瑞士到俄羅斯乘坐的所謂「密封列車」並不密封,列寧在德國境內下車數次,並在德國的俄羅斯戰俘營發表政治演講。

不僅從活動方面獲得德國支持,當時的列寧經濟上也得到德國支持。報導表示,1917年「七月危機」失敗後,有數十名證人指證,列寧及其他10名布爾什維克,得到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電匯轉帳款項,通過一家德國進出口企業進行洗錢,此外德國對列寧及其布爾什維克的《真理報》(Pravda)及街頭抗議活動提供資金支持。

從德國獲得大量支持,列寧在上台之後公開給予回報,其中包括他最先採取的行動——給東線德軍指揮部發電報,提議無條件停火,同時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中規定,將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從俄國獨立出去。

報導總結,儘管無法證明列寧是德國間諜,但不可爭辯的事實是:「他在1917年得到德國的後勤和財務支持」,「從煽動俄國軍隊的反戰情緒,到提議無條件停火,他的行為都對俄國在柏林的戰時敵人有利。」然而這些行為帶給俄國的是「災難性後果」,「從1918年的領土分割,到民眾在長達數十年的令人窒息的布爾什維克獨裁統治下遭受的痛楚。」


一戰從1914年開始,到1918年結束,以德國在內的同盟國失敗告終。圖為平民逃避戰亂老照片。(ARCHIVES/AFP/Getty Images)

(責任編輯:任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