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回應射彈:朝鮮不屑中國 習近平依然很拼

【新唐人2017年05月30日訊】朝鮮日前再次進行了短程導彈試射。對此,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朝鮮對中方「極不尊重」,但他同時也肯定地指出:「中國正在努力中」。專家分析,華盛頓正在軟硬兼施,要求北京進一步施壓平壤。

本週一(5月29日),朝鮮再次進行了短程導彈試射。韓國聯合參謀本部則指出,朝鮮本次試射的導彈是從元山發射的,射程大約450公里。韓聯社報導還稱,韓軍方估計此次不止試射了一枚導彈。

近幾個月來,朝鮮明顯加大了試射的密度,最近三週甚至達到了一週一射的頻率。僅在5月10日韓國新總統文在寅上任以來,朝鮮就已經進行了三次導彈試射。

對此,美國總統川普29日在推特(Twitter)上發表推文指出:「朝鮮又試射了一枚彈道導彈,對其鄰國中國表現出極不尊重的態度……但是中國正在努力中!」

就在5月26日七國集團峰會期間,川普在同安倍晉三會談時表示,朝鮮這一「大問題」將得以「解決」。

29日,韓國《中央日報》引述韓國政府相關人士表示,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在結束了與韓國海軍的聯合軍演後,將於本週內返回美國。「美國方面分析認為,目前朝鮮半島已脫離危機情況」。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重申,目前不會採用武力的方式。「如果採取軍事手段,會是不可想像範圍內的災難。」

路透社評論,這說明川普政府在實施軍事行動前仍在尋找其它方法。

此前,美官方表示,在不放棄軍事打擊的前提下,對朝鮮實施「極限施壓」的政策。

鑒於中國是朝鮮的經濟支柱和主要貿易夥伴,北京的態度對「極限施壓」成敗至關重要。

29日,中央社引述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大中分析稱,川普一直要求北京施壓平壤。

李大中表示,川普一方面在中美貿易上對中方讓步,另一方面則在展現軍力的同時,派出副總統彭斯、國務卿提勒森、國防部長馬提斯訪問東亞,與日本、韓國等區域同盟加強溝通,並藉此施壓北京。

《朝日新聞》5月21日引述消息稱,川普在4月初的川習會上表示,若北京不能積極配合國際社會制裁朝鮮,美國政府將把同朝鮮有貿易關係的多個中國企業列為制裁對象,習近平提議為此留出100日的「寬限期」。但是,中共官方則公開否認此消息。

5月26日,在中國訪問的美國國務院主管東亞太平洋事務的代理助理國務卿董雲裳表示,美國已經給北京提交了中國與朝鮮做生意公司的名單,並「在等待中國採取行動」。她還稱,北京已知道自己「沒有太多時間」讓朝鮮改變態度。

董雲裳還說,川普總統確實對中方在解決朝鮮問題上抱了很大的期望,但他希望中方對朝鮮採取的行動能夠立刻見效,而非等待數年後才發揮效力。

中央社引述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蔡明彥分析,一邊面對川普要求施壓,一邊面對瘋狂的金正恩,北京承受的壓力很大。「首先,如果不施壓朝鮮,會影響中美關係。其次,施壓太過,若讓朝鮮不高興,後果難以預測。第三,若朝鮮不理會北京的施壓,則會讓中國的面子受損,讓外界有影響力下滑的猜測。」

中央社報導稱,北京當局近期不僅罕見配合聯合國制裁朝鮮,甚至連以往大力主張的六方會談都有了彈性。

中共外交部長王毅4月14日說,「復談的方式也可以靈活,只要是對話,正式或非正式,一軌或二軌,雙邊或三方、四方,中方都願給予支持。」

「這些都顯示中國已調整對朝鮮政策,而且愈來愈有彈性。中國大陸希望在中共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不要出現太大的區域問題。」蔡明彥分析指出。

事實上,自4月以來,中方不但下令退回朝鮮煤炭,持續收緊中朝邊境,還不斷威脅中斷朝鮮的石油供應,導致朝鮮人心浮動,油價上漲並居高不下。

但是,也有報導質疑中方制裁的實際效果。

韓聯社引述韓國貿易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中方自朝鮮進口規模同比減少,但對朝出口規模同比增長15.2%,達10.1億美元。

《時事通信》報導還稱,如果考慮到中方從俄羅斯轉運進口朝鮮煤炭的做法,進口額也還在提升。

此外,韓媒《中央日報》消息稱,5月23日,中共否決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對朝鮮追加制裁的提議,該提議方案包括限製原油供應和朝鮮外派勞務人員等能使朝鮮遭受巨大打擊的措施。

進入5月以來,朝鮮連射3次導彈,挑釁意味明顯。不過,雖然朝鮮官方態度依舊強硬,但被認為早已準備完畢的第六次核試驗,一直處於暫停的狀態。

外界分析,金正恩的妥協和中美聯合壓力有關,朝鮮也在避免觸動「核試驗和試射洲際導彈」這兩大紅線。

還有消息稱,北京還有後續的對朝制裁政策,比如關閉鴨綠江大橋,限制供油等。川普也曾暗示中美已達成「驚人協議」,未來一兩月「有大事發生」。

不過,目前尚未見中方有加大制裁的跡象。

蔡明彥分析,朝鮮的意圖是要美國承認其擁核國的地位,或雙方簽訂和平條約;但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要求朝鮮去核化。雙方的訴求存在結構性的矛盾。

對於外界希望北京扮演影響平壤的角色,王毅則說,「中國不掌握解決朝鮮核問題的鑰匙,在說服朝鮮停止核項目上也缺乏關鍵籌碼。」

中央社報導稱,這場愈來愈像是看似無解的僵局,卻說明了東北亞的安全格局正在轉型重塑中,展開一場全新的變局。

(記者雲濤綜合報導/責任編輯:凱欣)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