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東方之美】中式書房裡精美陳設器物欣賞(組圖)

【新唐人2017年05月20日訊】傳統的中式書房與西方人那種書庫式的宏大格局截然不同,中式書房通常會在內斂儒雅之中透露出精緻優美。從房間的整體佈局到每一件器物的選擇與擺放,都滲透了東方文化特有的典雅韻味與沉靜氣質,並透露出書房主人的興趣才情與學識修養。

這裡,我們將為各位讀者介紹一下中國古人書房裡精美的陳設、器物。

中國古人把書房中使用的器物和擺放賞玩的藝術品通稱為「文房清供」。而書房中必備的基本物品,除了古樸靜雅的書架和滿架的書冊以外,號稱「文房四寶」的紙、筆、墨、硯是萬萬少不了的。


中式書房內從整體佈局到每一件器物的選擇與擺放,無不透露出書房主人的興趣才情與學識修養,自然地展示出東方文化特有的典雅韻味與沉靜氣質。(江蘇書協微信圖片)

中國的紙張最早出現於東漢,隨著製作技術不斷改良,紙張的品種也愈來愈豐富。明宣德五年,皖南(今安徽省)生產的紙張質地堅韌、色調柔和潤白,深得文人雅士的喜愛,後人稱這種紙為「宣紙」,素有「紙中之王」的美譽。

中國的毛筆早在3,000年以前就已經誕生,已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片上就有毛筆書寫的筆跡。製作筆頭所用的獸毛有多種,較為常見的有兔毫、羊毫和狼毫(黃鼠狼的毛),也有依據獸毛不同的軟硬程度而兼用製作的毛筆,俗稱「兼毫」。晉唐宋年間以宣城生產的毛筆為最佳,元以後則以湖州生產的毛筆為最佳。


號稱「文房四寶」的紙、筆、墨、硯是中式書房中的必備之物。(pixabay.com)

古人說,毛筆具有「四德」,即「銳、齊、圓、健」。從「毛穎」、「墨曹都統」等人格化的代稱,可以看出中國古人對毛筆的摯愛。

墨是用於書寫文字的黑色物質,中國最早的墨書是已出土的殷代甲骨上發現的黑色文字。中國人早期使用石墨或松煙來製墨,後來出現了更多的種類,有油煙墨、油松墨、硃砂墨、選煙墨、特煙墨等等,總的來說,墨以煙純細、用膠清輕為上選。

隨著製墨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在要求墨質精良的同時開始追求墨塊的形式與裝飾的美觀,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工藝美術門類。宋代墨工潘谷就是一個造墨的高手,受到了蘇東坡、黃山谷等書畫家的極力推崇。


隨著製墨水平的提高,人們在要求墨質精良的同時開始追求墨塊的形式與裝飾的美觀,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工藝美術門類。(容齋微信圖片)

玩墨鑑賞之風,至明朝嘉靖、萬曆時期尤其盛行,那時已出現成組成套的叢墨,墨的裝飾圖案更是千變萬化。墨塊多用墨漆描金匣儲存,也有用金絲楠木或烏木來做墨匣的,造型精巧,保存和攜帶安全方便。

硯是磨墨蘸筆的器具,當今發現的最早古硯是漢初的硯臺。早期,陶瓷瓦質的硯臺與石硯並行於世,到了唐代以後,安徽婺源出產的歙石硯與廣東高要出產的端石硯逐漸受到讀書人的重視。明清以來出現了所謂「四大名硯」,即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


端石硯是備受明清以來的中國文人追捧的四大名硯之一。(網絡圖片)

古代文人墨客痴迷於賞玩硯臺的人也不少,南宋詩人戴復古的「以文為業、硯為田」名句流傳至今。

除了文房四寶以外,讀書人的案桌上通常還有用於盛裝毛筆的「筆筒」、壓紙用的「鎮尺」、磨墨用的水盂、洗滌毛筆的筆洗、主人的印章、觀賞性小型屏風「硯屏」等小物件。

中國的讀書人都喜歡在自己的藏書或書畫作品上加蓋印章,其作用不僅是用來替代自己的簽名,而且是巧妙地將繪畫、書法與彫刻藝術融於一體,增加了藏書與書畫作品的藝術價值。


書畫作品上加蓋印章,巧妙地將繪畫、書法與彫刻藝術融於一體,增加了作品的藝術價值。(網絡圖片)

品評一方印章的美學價值,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鑑賞印章本身的材質優劣;二是欣賞篆刻技藝的藝術美。

製作印章的材料主要包括傳統的晶質材料、翠玉瑪瑙材、角質材料、石質材料、金屬、木材料,到了現代,又增加了有機玻璃等新的印章材料。篆刻的印藝美則可從印文、印款、印譜以及印飾這四個部分來進行鑑賞。

此外,古印章大多都有鈕飾工藝,而鈕工的精粗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古印章的價值。

筆筒也是文人雅士喜愛的文房用品之一。既可供使用,又可作觀賞。一般文人喜歡用竹木來製作筆筒,而木製筆筒中尤以用珍貴硬木彫刻成的筆筒更受藏家青睞。硬木的品種主要以紫檀、烏木、紅木、黃花梨木、楠木等為貴。後來出現了用玉或象牙製作的筆筒,上面還雕鏤出各種山水、花鳥圖案並刻上詩句,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明末清初竹雕郭子儀免冑圖筆筒(微眾圈)

「文房百器,爐為首器。」中國古人的書房一角,常常會安置一個香爐,讀書寫字時常常焚一爐香。書生、公子們讀書時,房中常有丫鬟或妻妾為他們焚香,故而衍生出了「紅袖添香」的故事。


中國古人的書房一角,常常會安置一個香爐,讀書寫字時常常要焚一爐香。圖為湖北省博物館藏品古代香爐。(千庫網)

此外,文人雅客往往還會在書房中放置一張古琴,讀書之餘彈奏一曲以抒情懷;牆壁上則少不了要懸掛一些字畫佳作或鐫刻了警句格言的牌匾。這些陳設,不僅是書房主人藉以怡情養性的物件,也是讀書人藉以表達自己志向節操的方式。

(責任編輯:阿竺)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