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研交流 華人高中生展示手語手套

【新唐人2017年05月09日訊】上週五在George Brown Center,來自世界各地以及美國各州的學生,向公眾展現了他們在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方面的研究。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澳門的華人學生也展現了他們的研究,其中來自香港的三位高中生研發了手語翻譯手套,幫助聾啞人士。一起去看一下。

香港宣基中學三位高中生:我手寫我心!

香港宣基中學伍澤林:「戴上手套,作出一些手語的時候,意思就可以顯示在手機上面。」

香港宣基中學鐘浩輝:「還有語音輸出呢,手語使用者在作手語的時候,可以把手機關上,可以把手機放在其他地方,然後就有語音輸出,讓手語使用者可以跟別人溝通。」

他們希望,這一產品可以得到真正的應用。

香港宣基中學陳嘉龍:「不只是在這裡做一個比賽而已,而是可以在未來運用在聽障人士中。」

來自吉林的高二女生通過低價高效的方式電解水,製造氫氣,希望可以保護環境,她的研究中包括首次提出的技術,在中國大陸獲得了周培源奖。

吉林高中生鄒佳運:「氫氣畢竟是一種公認的綠色清潔燃料,氫氣燃燒生成水,電解水製氫又可以形成氫氣,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循環的過程。保護環境,珍惜能源,現在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的。」

展出的科研項目是從420多個項目中選拔出來的,參賽學生來自60多個國家。德州勞動委員會主席也來到現場觀摩。

德州勞動委員會主席Andres Alcantar:「他們為現實世界提供解決方案,這些方案的貢獻提醒我們,為什麼要支持這些優秀的學生,有利於他們在未來做出更多貢獻。」

新唐人記者語清、洪宇德州休斯頓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