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復活節:烏克蘭彩蛋源遠流長

【新唐人2017年04月14日訊】下週一就是復活節了,慶祝活動中少不了彩蛋。基督教以復活節彩蛋象徵著耶穌復活,比喻為「新生命的開始」,而其中烏克蘭彩蛋的繪製更是源遠流長,別具風味。讓我們去了解一下。

一枚枚精緻的烏克蘭彩蛋(pysanka),可是用手工一筆一筆寫上去的。在休斯頓烏克蘭文化俱樂部裡面,藝術家們向我們展示了彩蛋的製作過程。首先把雞蛋用醋洗乾淨,拿鉛筆描繪出圖案。然後用一種特殊的蠟筆(Kistka),融化的蠟從筆尖流淌而下,把鉛筆的線條覆蓋住,被覆蓋的這部分就會是雞蛋的本色比如說白色。接著把雞蛋浸泡在黃色等較淺色的染料裡面,拿出來擦乾,用蠟筆覆蓋和保留住黃色的部分。以此類推,把雞蛋在由淺入深的橙色,紅色。。。最後是黑色的染料裡一層一層上色,得到一枚遍佈蠟汁的雞蛋。最後一步是把蠟汁加熱融化掉。這樣手工製作出的彩蛋,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烏克蘭藝術家Nestor Topchy:「沒有兩枚雞蛋是相同的。雖然它們形狀相似,是傳統的符號,但被藝術家加入了個人的色彩,製作中加入了個人的因素。對製作人來說,每一枚彩蛋都是特殊的。」

文化俱樂部主席表示,彩蛋圖案的設計反應著他們的生活,也是男女朋友之間的贈品。這種彩蛋可以保留很長時間,承載著家族和文化傳統。

烏克蘭文化俱樂部主席Iryna:「小時候由她們祖母、母親製作的彩蛋,然後她們自己做,現在她們教自己的小孩或者孫女們做。這就是見證歷史,看到這麼久遠年代保留下來的彩蛋,有的追溯到9世紀。」

烏克蘭的這種傳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基督教興起之後加入了新的內容與含義。在戰亂與紛爭中,許多藝術精品已經不復存在,但是這種製作的手法與技藝卻流傳到了海內外,並且代代相傳。

新唐人記者蔣曉華、馬海蓮德州休斯頓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