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谷:孔子、歷史和中共(一)

魏谷:孔子、歷史和中共(一)

在西方,孔子學說對於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及近代民主亦有顯著的影響。圖為1687年巴黎發行的《孔子生活與成就》一書,Prospero Intorcetta著。

在西方,孔子學說對於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及近代民主亦有顯著的影響。圖為1687年巴黎發行的《孔子生活與成就》一書,Prospero Intorcetta著。

人氣:598

【字號】大中小

更新:2017-03-23 5:03 AM標籤:孔子,中共,共產黨百年真相

【大紀元2017年03月22日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詩經》,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引用以讚美一個人,並且說:「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這個人是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後人敬稱他為孔子或孔夫子。孔子生活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綱常紊亂、禮崩樂壞的擾攘時代,因人品、思想、學識而深受時人敬仰,也是歷代聖賢尊崇的「萬世師表」。如今我們能看到的《詩經》、《尚書》、《禮樂》、《春秋》皆由他刪定,他更是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


孔子教學圖(公有領域)

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思想對世界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鄰近中國的日本、韓國、越南,孔子同樣享有崇高的地位;在西方,孔子學說對於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及近代民主亦有顯著的影響。可以說,孔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曲阜有三孔

孔廟

孔子在世時已經名滿天下,公元前478年,73歲的他去世後,當時的國君魯哀公親致悼詞,並令立廟,「歲時奉祀」──每年按時令祭拜,以示尊崇與懷念。

孔子原來住過的三間房屋,因而成為祭祀孔子的場所,並收藏了他生前用過的衣冠、琴、車、書等,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孔廟,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座名人紀念館。這座孔廟位於山東省的曲阜市,在歷史上有極其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千百年來,它經歷了15次大修、31次中修、數百次小修。「孔廟三間」發展成為擁有各種建筑100餘座、460餘間,佔地面積約95000平方米的龐大建筑群。成為中國最負盛名的三大建筑群之一,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古建筑三寶。


曲阜孔廟大成殿(Gisling/維基百科)

孔廟除了東方風格的龐大建筑群,還有數以萬計的文物,集歷代帝王的手跡、大量的石碑、匾額、彫刻、繪畫、書法於一體,時間悠久、保存完整。

東漢時期,曲阜孔廟已經有守廟官,廟中有石碑;東漢末年的戰亂為孔廟帶來了破壞,魏文帝曹丕得知後下詔修葺;539年後,在孔廟中設立了孔子和十位弟子像。

隋唐以後,孔廟漸漸擴大,因為朝廷重視儒學,對孔子推崇有加,隋朝和唐朝對曲阜孔廟都進行了大規模、多次的擴建。唐朝唐太宗治下,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也修建了孔廟,各州、縣也必須建孔廟,孔廟從此成為全國分佈最廣的禮制廟宇。各地的孔廟稱文廟,只有曲阜的和北京國子監的稱為孔廟。

明代共重修、擴建孔廟21次,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為端正人心,都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明弘治年間孔廟遭雷擊,明孝宗下令重修擴建,為清朝的孔廟擴建奠定了規模。

清朝修繕孔廟14次。1724年孔廟又遭雷火焚燬,雍正帝親自下令按皇宮的規格重修,派出大臣到曲阜監工,為工程備辦的祭器儀物,也親自過目。歷時六年耗銀15.7萬兩的重修,使孔廟規模更為宏大。

孔林

上古時代的墓葬,是「有墳無墓」,所以最初時,孔子墓地並無筑土成墳,只有石碑兩座,有孔子的弟子們為老師守墓。此後孔子的後裔相繼在旁結塚而葬;其子孔鯉、其孫孔伋都安葬在此。

隨著歷代朝廷不斷頒賜祭田、墓田、增建殿堂,到清代,墓園面積擴大至3,000多畝。這片龐大的墓群稱為「孔林」或「至聖林」。


孔子在曲阜孔林內的墓地,墓碑上書:「大成至聖文宣王」。(Rolf Müller/維基百科)

孔林裡千年柏樹林立,林道盡頭為牌坊「至聖林」。萬木掩映中,碑石如林石儀成群,有一批著名的漢碑,還有大量明清書法名家親筆題寫的墓碑。因此,孔林又是名副其實的碑林。孔子墓前立有明代「大成至聖文宣王墓碑」。林牆周長5591米,裡面有孔家氏族墳塚萬餘座,墓碑4003座,古建筑116間,歷代石像、石儀85對。

孔府

曲阜孔廟的西側,是孔府,也稱衍聖公府,孔子後裔的府第,位於孔廟之西。衍聖公是朝廷授予孔子嫡裔子孫的世襲爵位,其職責是管理孔子的祀事及孔氏的族務。


位於山東曲阜的孔府(公有領域)

孔府是我國現在唯一一座較完整的明代公爵府,最早只有三間宅子,伴隨著孔子地位的提高、子孫的繁衍,孔府逐漸擴大成形。孔府中每一處建筑都具有濃重的文化氣息,保存著最完整的私家文書檔案近30萬件。

孔廟、孔林、孔府統稱曲阜「三孔」,是儒家的聖地,正統文化的表徵。

祭孔和重德

祭孔

幾千年來,孔廟是人們紀念孔子的地方,保存了彌足珍貴的歷史印記。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在這座孔廟裡以牛、豬、羊三牲俱全的隆重儀式祭祀孔子,開皇帝親祭孔子的先河。東漢時期,光武帝、明帝、章帝、安帝均到曲阜孔廟祭祀。

及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開始動盪,玄學興盛,佛教傳入,孔子的地位絲毫未受影響,仍然是「文聖」。

隋朝時期,對孔子的紀念活動提升到太學國子監進行,朝廷組織的,是春夏秋冬每個季節一次的祭祀。唐朝也尊崇儒學,唐太宗下詔:「天下學皆各立周、孔廟。」自此,孔廟遍及全國各個地區。主祀孔子的孔廟裡,除了孔門弟子,享有盛名的儒學大家也進入其中附祀配享。


吳道子所繪之孔子像(公有領域)

宋朝立國之初,太祖即至曲阜孔廟拜祭,後又用一品禮詔祭孔廟;宋真宗加謚孔子為「玄聖文宣王」,並「頒孔廟桓圭一,加冕九旒,服九章,從上公制」,五年後再次改謚孔子為「至聖文宣王」;宋徽宗頒孔子像「冠服制度用王者,冕十二旒,袞服九章」,用「王者之制」來祭孔。

明朝規定,每年的仲春和仲秋的首個丁日,都由皇帝降香,派遣大員在太學祭祀孔子,明代雖改稱孔子為至聖先師,但崇祀有加,祭孔又祭四配、十哲,從祀先賢先儒近百人。

到了清朝,祭孔活動已是「國之大典」。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在京師國子監舉行,孔子被尊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有清一朝,僅乾隆皇帝就先後八次親臨曲阜拜謁,祀禮規格達到頂峰。

1934年之後,國民黨政府將孔子紀念日定在他的誕辰日8月27日,並列為國家紀念日,全國休假一天。

對孔子尊崇敬仰的日本、朝鮮也祭孔。日本祭孔始於公元701年,韓國祭孔也有1600多年的歷史。

祭祀孔子的典禮,稱為「釋奠禮」。祭典活動設音樂、舞蹈,且呈獻牲、酒祭品,對孔子表示崇敬之意。「釋奠禮」在孔廟中舉行。對孔子的尊崇祭奠,也是對仁、義、禮、智、信的褒揚和推行。

重德

唐代起始,孔子十大弟子之外的先賢先儒的牌位也進入孔廟,稱為配享從祀,就是將寫有名字的牌位,列於大殿前的東西兩廡內,陪同孔子一起接受人們的敬意。

入孔廟從祀雖然只有一個名牌,卻是對歷代儒家大臣最高的獎賞,是至高無上的榮譽。遴選極為嚴格,只有社會上道德規範的楷模才有可能進入。以後經歷代帝王增添,千百年的時間跨度裡,到清末時,有資格者一共只有156人。

民間的孔廟也就是文廟,也效仿建立當地的名宦祠、鄉賢祠,祭祀地方上的名宦、鄉賢、名儒、忠義死節之士、節婦孝婦。

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等等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東西,就這樣如春雨潤物般滲透在民族的血脈中。 (未完待續)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