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人大畢業生網文走紅 謀生困境引共鳴

【新唐人2016年11月03日訊】日前,中國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生,在網路發佈《一名非典型985畢業生的大學簡史》的文章,以詼諧的筆調,敘述自己考上大學時的意氣風發,以及畢業後找工作的困境,引起許多網民的共鳴。

這篇發表於《中國新聞週刊》的網文,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名畢業生,於10月15號,以詼諧筆調所寫的「自傳」,敘述自己考上大學時,家鄉父老鄉親的誇讚,自己對未來的期許,認為必有大作為的意氣風發,以及讀書時的憤世嫉俗,而畢業後卻面臨找工作的狼狽困境,及囊中羞澀的無奈。

文章一出,立刻引發許多網民,尤其是大學畢業生們的共鳴。不少網民談及自己從名校大學生高高在上的優越感,突然落到「人間」,感受到現實的殘酷,以及謀生與夢想之間巨大的差距,讓充滿了幻想的驕子們,感受難以承受的失落、徬徨。

分析認為,中國大學畢業生之所以遭遇就業困境,是中國的教育失敗等多方面所致。

大陸自由撰稿人朱欣欣:「中國的教育,它是被政治權力所壟斷,成為政治的工具了,那麼教育不獨立,教學的管理、教學安排內容等等,教師沒有自主權,那他們講了這一套都是假大空的,學生滿懷希望進入大學,沒有學到多少真實學問,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就是停留在一種理想的狀態」

大陸自由撰稿人朱欣欣說,再加上官方的信息封鎖,大學生們對社會缺乏瞭解的情況下,滿懷夢幻的、虛幻的理想走向社會後肯定是要碰壁的。

朱欣欣:「這個社會,無論共產黨宣傳怎麼塗抹裝飾這個現實,那麼殘酷的現實是無法被掩蓋的,畢竟他進入社會要接觸到一個殘酷的真實現實,形成一個強烈的反差,那麼這個大學生沮喪、失望心態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山東煙臺大學前教師張忠順說,大陸教育費用十分昂貴,尤其是名校,普通家庭培養一名大學生,4年下來至少十萬元以上,但一畢業便遭遇就業困境,學生及家長都難以承受。

山東煙臺大學前教師張忠順:「現在特別是農村和城市普通家庭的這些學生,現在孩子都普遍比較少,家庭都花費了非常大的成本,然後供他們讀完了大學,我都感覺就是百分之八、九十的就業非常不理想,比較好的幾個學生有可能是考研的、出國的。」

朱欣欣表示,還有一點是中國階層固化,理想的崗位基本被官二代、富二代所壟斷,人才的流動,上下流動的階梯,全被堵塞了。

朱欣欣:「中國沒有充分的市場化,市場也不是有嚴格法制規範的,所以說在就業的時候,存在著大量所謂『拼爹』現象,憑關係而不是憑真本事,所以說在就業市場上,大學生也面臨著不公平的競爭,這是就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日本經濟新聞》2月份報導稱,今年預計中國有77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再加上海外歸來的留學生和非應屆生,共計將有約1,000萬人展開新一輪的就業競爭。

雖然中共教育部一再粉飾大學生的就業率,稱目前就業率達百分之五十,但仍還有一半以上的人面臨畢業就失業的窘境。

張忠順:「在非常有限的這種就業崗位中,家庭條件好的和家庭條件不好的,他的就業的前景好壞是差別非常大的。你父輩原來在這個社會上的地位比較高,他的後代在這個社會上的地位也會比較高,從中央到地方,有的縣城甚至都變成家屬化了。」

事實上,有關中共「官二代」、「富二代」違規任職、吃空餉等醜聞頻見報端。有評論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仰賴特權,而非按照勞動回報、教育水平,來界定一切的畸形社會,高薪資常常是官二代或富二代的專利。

採訪編輯/李韻 後製/周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