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故事】義僕忠主 鞠躬盡瘁

【新唐人2016年10月18日訊】《安士全書》中說,忠這個字下面有個心字,其意絕非表面上的恭敬。所以抗災禦患是忠,揚善懲惡是忠,推薦賢能是忠。如果對君王只是隨聲附和,百姓的疾苦不向上報告,皇上的恩惠不向下推行,以摧交科稅為奉法,以核准收款為精明,這些都是孟子所說的不能做的事啊,根本談不上忠。主這個字不僅指君王,凡是吏和官府,奴和家長,都是主僕關係。

僕從對主人要忠,這才是正常人類社會的道理。人類社會是有階級劃分的,是因為人有業力輪報,那是神根據人做過的事而安排的,人要守住自己的本分才不會做作大壞事,來生也許會有好的去處,歷代修煉的人都是這樣認識的。在神的眼裡,人世間階級劃分並不重要,他看重的是人能不能在最苦的環境裡昇華到美好的境界中去。《田叔禾阿寄傳》中記載了一位義僕的故事。

明朝淳安年間,徐氏兄弟分家產,老大分得一匹馬,老二分得一頭牛,三寡婦分得老奴阿寄。

阿寄年紀已五十多歲了,寡婦哭著說:「馬可騎,牛可耕,老僕只能白吃飯啊!」寄說:「難道主人以為我連牛馬都不如嗎?」於是盡心盡力為主人出謀劃策,發家致富。

寡婦全部金銀首飾,賣了十二金幣,用它去作漆的生意,一年得了三次利息。過了二十年,家產已達幾萬金。

阿寄幫助主母嫁了三個女兒,又請來老師教育兩個兒子,長大後都娶了大家閨秀,又送入太學讀書。

阿寄看見徐家人,即使是孩子,也一定下拜,從來沒有輕視主母,她的女兒雖小,也不和小女平起平坐。

最後阿寄得病要死的時候,就拿出全家的粗細帳目,歸還主母說:「老奴牛馬之報已經盡了!」看他住的地方,沒有一寸絲、一粒粟、一妻、一子,衣服只能遮體罷了。

《安士全書》評論,照這樣存心做事、安分盡責、出謀劃策,即使是大賢人,也不能做的更好。這樣的事竟發生在偏僻山村的一個僕人身上,真是奇了!有句話說,不修道已在道中。阿寄雖身為奴僕,但心如金子,有多少人能夠做得到呢!

責任編輯:又容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