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銀行壞賬率齊升 或加大金融危機風險

【新唐人2016年08月31日訊】中國四大國有銀行最新公布的半年度年報顯示,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壞賬總額都有所增加。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和債券違約數量的增加加大了金融危機發生的風險。

8月30日,法新社援引香港股市當日發布的一份文件報導稱,作為全世界資產值最高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去年年底的1.5%上升至今年年中的1.55%。

報導稱,四大銀行中,凈利潤最低的為中國銀行,為930.37億元,同比增長2.52%。

雖然四大銀行的利潤均有所攀升,但它們的不良貸款率也一併攀升。

中國建行上半年不良貸款率為1.63%,比去年末增長0.05個百分點;中國銀行上半年不良貸款率1.47%,比一季度末上升0.04個百分點;中國農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較年末微增0.01個百分點,達2.4%。

報導指,四大銀行不良貸款率均有所攀升的背景是:北京政府試圖通過向市場注入廉價貸款的方式來刺激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

分析人士指出,靠債務推動的經濟反彈可能只是暫時的,不良貸款和債券違約數量的增加加大了金融危機發生的風險。

此前,一位中國銀行監管部門的官員對媒體稱,在過去三年中,中國所有銀行帳面上的壞賬總額已經超過3000億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4月份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顯示,中國具有風險的問題信貸規模估計高達1.3萬億美元,占銀行業對企業貸款的15.5%。

歐洲投資銀行里昂證券(CLSA)5月份發布報告稱,中國銀行業的實際壞賬率至少高出官方數據9倍以上,因此而導致的銀行業潛在損失超過一萬億美元。

里昂證券中國與香港策略主管鄭名凱(Francis Cheung)表示,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的壞賬率大約在15%到19%,而官方最近公布的這一數據為1.6%。

《紐約時報》曾報導,多年前大陸多行業的國有企業獲得大量銀行貸款,債務和違約的情況越積越多,導致銀行壞賬增多。

據報導,目前,中共管理層已經出台了一系列針對不良貸款的政策,包括債轉股。也就是說讓國家組建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銀行的不良資產,把原來銀行與企業的債權關係,轉變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企業的控股關係。

但一些分析人士擔心這樣做只會延長那些債務纏身、拖累經濟發展的「殭屍企業」的生命。

經濟學家吳敬璉曾撰文提到,中國過去有競爭力的產業都不行了,遺留下來大量的「殭屍企業」需要處理,表現為生產效率低、資源配置不當、技術進步比較緩慢、企業創新能力不足。

瞭望智庫曾刊文稱,遺留下來的「殭屍企業」突出表現在上市公司中,滬深兩市近300家「殭屍企業」,占上市公司總數的10%,其中近200家是鋼鐵、有色、造紙、紡織、船舶、石化、機械、水泥、煤炭等傳統製造業企業。

《華爾街日報》報導,僅進入2016年,中國被曝出債務違約的企業已經有22家,是2015年的全年總和,其中很多是國有企業,說明北京可能不會再不顧一切的繼續支持這些已經虧損的企業。

里昂證券中國與香港策略主管鄭名凱表示,刺激措施正失去效力,大量的債務違約正說明銀行壞賬在增加。他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將高達300%,中國的潛在不良貸款在未來可能上升至20%至25%。

(記者李韻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