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慎坤:王健林雲淡風輕的1個億怎麼來

「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王健林的雲淡風輕與1億的「小目標」,在首富的標籤之下迅速佔據各大社交平台,並衍生出不少段子:「錢是萬能的嗎?不是,錢是萬達的。」

關於小目標的兩句話截取於自魯豫對王健林的採訪,其原意是他對於僅有大目標卻不切實際的年輕人和創業者的告誡:「想做首富是對的,奮鬥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你看看能不能用幾年能掙到一個億,你是規劃五年還是三年呢?」

「我剛下去做生意的時候給大家做的口號就是我們公司爭取奮鬥到,一個億,資產一個億。那個時候很多員工就覺得不相信,一個億,太遙遠了,公司連做生意的本金都是借來的,怎麼可能到一個億呢。我是怎麼想,總要先提個目標,讓大家覺得有一個奔頭。」功成名就後,王健林回想自己最初定的小目標時說。

1992年,萬達完成股份制改造,同年,萬達集團年銷售額達20億,佔大連房地產市場份額的1/4。兩年後,大連萬達大廈建成。2015年萬達集團資產達到6,340億元,收入2,901億元,王健林也在2016年成為世界華人首富。

王健林的財富帝國,主要是憑藉與地方政府打造商業地產而崛起,早期的原始積累,同樣來自世人熟知的國企改制,當年國企改制,一大批國企迅速成為個人的囊中之物,今天活躍在中國財富版圖上的一大批大佬,當年幾乎是不花分文,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億萬富翁。

2014年,隨著阿里巴巴的上市,王健林中國首富的地位曾受到極大挑戰,為了保住這頂耀眼的桂冠,王健林把萬達商業地產送上了香港資本市場。

一旦上市,神秘的財富帝國就揭開了一層面紗,萬達首次向港交所呈交的長達800餘頁的上市材料披露了萬達不為外界所知的詳細財務資料,也披露了大量其經營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首次詳細披露的財務資料中,披露了富可敵國的萬達僅在過去三年多,就屢獲各地政府財政補貼高達78.19億元!萬達稱這些資金是由其物業開發所在省份或城市的地方政府按專案所撥付的。

78.19億政府財政補貼是個什麼概念?對於世界首富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對於每年最低生活保障2,300元的窮人來說,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萬達模式其核心產品就是遍地開花的萬達廣場,王健林的成功重要原因在於以極低價格獲取龐大土地儲備的獨特能力:「我們獲邀參加許多由地方政府組織的公開招投標程式,且能夠以具競爭力的價格購得優質地塊。」

與土地價格近年來一直呈上漲趨勢不同,萬達廣場的平均土地收購成本逐年下降。從2011年到2013年分別為1,821元/平方米、1,171元/平方米和1,096元/平方米。到了2014年上半年,這一數字更是低至1,012元/平方米。

王健林曾在2012年底坦言:現在我們的房地產利潤有60%多,還是一個比較遭人「恨」的房地產商,我希望再過七八年,到2020年房地產利潤能降到40%,萬達屆時將成為一個消費型的企業。透過王健林的話,人們對中國房地產開發的暴利也略知一二,但王健林的萬達60%的利潤對整個房地產行業來說,肯定算不上什麼暴利。實除上,中國房地產的平均利潤遠遠超過王健林所說的60%!

萬達2014年上半年從政府獲得大量商業用地,其土地成本低至1,012元/平方米,而萬達的商業樓盤高達數萬甚至更多,其中的暴利只能是想像!中國房地產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暴利最大的行業,也是最腐敗最貪婪最瘋狂的領域之一!全世界唯有在中國,蓋幾幢房子囤幾塊土地就能躋身世界富豪排名榜。

在任何一個經濟發達國家,房地產開發從來就不是產生大批富豪的搖籃,在市場經濟充分發達政府不過度干預經濟活動的國家,房地產開發平均利潤率和其它工業製造業以及服務業的利潤水準基本接近,不可能出現那種通過大規模圈地囤地開發房地產而迅速暴富的富豪群體。中國卻是個特例,一個涉及13億民生的投資領域卻變成了一個富豪扎堆的行業,當房地產富豪成批崛起的同時,老百姓因為房價上漲而承受的壓力和痛苦就會大大增加。

許多賺了大錢的開發商發家靠的就是囤地,往往幾年時間就成為身價不菲的富豪。這在任何市場經濟正常的國家如同神話,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並不是什麼「超人」,這個行業更談不上什麼科技創新,只要與權貴勾結,獲取廉價的土地,就會在一夜之間暴富成為富豪。

今天中國各地的房價遠遠超出了民眾的購買能力和承受能力,而任何一個囤地建房的房地產開發商都在這長達十多年的房價瘋漲中獲得了驚人的暴利!中國房地產給億萬國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痛苦,也因此成為中國經濟的火車頭,成為中國GDP的頭號功臣,成為各級政府和財政斂財的工具,成為官員和專家津津樂道的支柱產業,也成為官場最大最黑的腐敗溫床!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如此富有的世界首富,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居然還從政府手中獲得了78.19億的財政補貼,這是何等不公平的利益輸送!為什麼一個富可敵國的世界首富,各地政府還要奉送巨額的補貼?這其中有什麼貓膩和不可告人的秘密?

──轉自《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