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排華史 舊金山華人蝦寮最後遺老仙逝

【新唐人2016年08月23日訊】美國加州舊金山華人蝦寮最後一位遺老關敏辭世,享壽90歲。一段華人不畏艱辛、歧視與排斥,積極創業的歷史再度被人們談論。

在舊金山北灣華人蝦寮出生、長大、一輩子捕蝦、製蝦、做蝦料理的最後一位遺老關敏(Frank Quan)8月15日自然終老,距離他25日的91歲大壽只剩下10天。華人社區唏噓他的離世,感慨他一生的經歷。

關敏的一生都生活在位於加州馬林縣聖拉斐爾市(San Rafael)的華人蝦寮(China Camp Village),是一家四個孩子中的老大。除了年輕時短暫加入海軍當訊號員,這位生於1925年的老人絕大部分時光都生活在蝦寮,每天外出捕蝦、製蝦、烹飪蝦料理。

「關敏是個非常特殊的人,他很勤奮、不停的工作,喜歡修飾蝦寮這裡的東西,他是多年保護這裡的人。」KTSF引述關敏的好友繆爾(John Muir)報導,儘管年事漸高,關敏一直對捕蝦心懷熱誠,不時的還會出海。而生前的每個週末,關敏都會在當地的一個小餐館,為人們烹飪蝦仁沙拉和蛤蜊雜燴湯。現在,這家小餐廳外,親友設置了關敏的照片、鮮花、他最愛的蘇格蘭威士忌,以示悼念。

「關敏與別不同,很勤奮、不停工作,喜歡修理蝦寮的東西,多年來是守護人。」美國華人歷史學會常務理事長李閻屏如此評價關敏。

華人蝦寮始建於1851年,最初的華工主要是從金礦、鐵路等項目工程結束後前來討生活的人們,他們中大部分是廣東移民,用的是從家鄉學會的中國傳統的方式捕蝦。因為捕的蝦數量眾多,他們除了帶蝦到舊金山市場販售,還會將蝦加工成蝦米,賣回到中國,蝦殼蝦頭則做成肥料和飼料。

1880年是華人捕蝦的全盛時期,當時有500名華人居住在蝦寮。然而1882年,加州實施了《排華法》禁止華工入境,到1900年初,蝦寮所在的當地政府則禁止漁民旺季捕蝦,禁止蝦乾出口外銷,禁止使用中國式的袋網捕蝦等,迫使華工轉行搬遷,蝦寮也逐漸沒落。

關敏出生的時候,蝦寮的生活已經平淡下來,但到1960年代,因注入海灣的河流改道,蝦寮附近海域的海水缺少河水稀釋而鹽度變高,捕蝦的收穫進一步減少。

「我們這裡從前每年能捕個300萬磅(1361公噸)的蝦,一艘小艇每天就能拉上兩美噸(1.82公噸)。這輩子見證著這些日子全下地獄去了,實在很難過。」關敏在2011年接受美聯社採訪時如是說。

1977年,加州政府收購了蝦寮所在地,將這裡設立為州立公園,保護蝦寮的歷史古蹟,並設立博物館,展示當年的捕蝦、製蝦盛況。

(責任編輯:任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