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故事】师文學琴 成於心與琴相和

【新唐人2016年8月10日訊】古人的音樂能夠感動天地萬物,因為他們追求的不是技術,而是樂器與心意的應和,是更高的境界。在《列子·湯問》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匏巴彈琴,鳥兒聞聲在空中飛舞,魚兒在水里跳躍。鄭國的樂師師文聽說後,就拋家舍業,去拜樂官師襄為師。他學了三年,還是奏不成曲子。

師襄說:「你可以回去啦!」師文放下琴,嘆氣說:「我並不是不會調整琴弦,也不是不能彈奏曲子。我所存念的不在於琴弦,所嚮往的也不在於聲音。現在我還不能掌握自己的心意,不能使樂器與心意和諧,所以不敢放手去動弦。請再寬限幾天,看看我學得怎樣吧。」

不久,師文又去拜見師襄。師襄問:「你的琴彈得怎樣了?」師文回答:「已經得心應手啦。請讓我彈給您聽。」

當時正是春天,他撥動了與秋天相應的金音的商弦,彈奏出代表金秋八月的南呂樂律,悲涼的琴聲響起,忽然刮來涼爽的秋風,草木竟也結出了果實。面對秋色,他又撥動起與春天相應的木音角弦,彈奏出代表初春的夾鍾樂律,柔和的琴聲,引來溫暖的春風徐徐迴盪,綠樹青草開花吐蕊。環境變成了夏日,他又撥動與冬天相應的水音羽弦,奏出代表初冬的黃鐘樂律,激越的琴聲一起,霜雪交加,河水凍結。他們來到了冬天,他再撥動與夏天相應的火音徵弦,奏出代表五月的蕤賓樂律,歡快的琴聲中,馬上烈日當空,冰雪融化。樂曲將終,他換用宮調來總括四弦,頓時祥和之風徐徐迴翔,雲氣冉冉,清涼甘露從天而降,甜美泉水盈盈湧出。

師襄高興得拍手頓足,說:「你的演奏太精妙啦!即使是師曠彈奏的清角之曲,鄒衍吹出的笙管樂律,也比不過你。他們要挾著琴瑟、拿著笙管來做你的學生了。」

選自《列子·湯問》,有刪節。

責任編輯:又容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