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校園「毒跑道」頻現 多數不了了之

【新唐人2016年06月07日訊】(新唐人記者李韻綜合報導)近年來,中國各地學校塑膠毒跑道導致學生不適的事件屢屢發生。僅過去幾個月內「毒跑道」就波及江蘇、廣東、上海、浙江等多個省市。陸媒稱,有關事件遭到處罰的數目寥寥無幾。

最近的一起毒跑道事件發生於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白雲路分校,200多名學生因校內「毒操場」出現流鼻血、過敏、咳嗽、視力下降等癥狀。

5月底,中國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小也發生毒跑道事件,40個班級、2000名學生,不少出現咳嗽、流鼻血、皮膚紅疹等不適症狀,校方5月29日緊急通知搬回老校區上課。

5月中旬,浙江瑞安一所小學被曝出塑膠操場氣味濃烈刺鼻,多名學生出現流鼻血、反覆發燒等癥狀。

僅去年,蘇州、無錫、南京、常州、深圳等至少15個城市出現過「毒跑道」事件。

深圳市是去年受「毒跑道」影響最嚴重的城市。去年9月份開學後,南山區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學生陸續出現流鼻血、肚子痛、嘔吐、咳嗽癥狀。

深圳市教育局對2013年以來全市學校新改擴建後投入使用的345個塑膠運動場地進行排查,首批發現11所疑似塑膠運動場地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學校。

去年秋季開學不久,江蘇多地也陸續有學生家長反映,孩子上學後集中出現了流鼻血、頭暈、起紅疹等癥狀,他們懷疑與學校的塑膠跑道氣味嗆人有關。

北京芳草地小學麗澤分校、北京美格雙語幼兒園、北京展覽路第一小學、深圳北師大南山附小、福田區美蓮小學、常州外國語學校、丹陽市前艾小學、無錫崇寧實驗小學、松江區華亭第二幼兒園等多所學校也曾出現毒跑道傷人事件。

「毒操場」處罰的後續報導寥寥無幾

博聞社報導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毒跑道」事件活躍公眾視野,但最終大多以「學校宣布跑道無毒、學生複課、操場啟用、鍛煉繼續、媒體公告」收尾。有關「毒操場」處罰的後續報導更是寥寥無幾。

全中國範圍內,原本象徵健康的跑道逐漸成為校園「安全隱患」的代名詞。各地學校塑膠跑道用的大多數塑膠,主要成分是聚氨酯,需要採用一類叫做二異氰酸酯的原材料。

報導說,據市場調查,用於塑膠跑道的聚氨酯幾乎都以甲苯二異氰酸酯(TDI)為原料——比起甲醛和苯來說,這種物質對人體的危害很大。

TDI是一種揮發性有機物(VOC),吸入毒性明顯,可以引發哮喘、胸悶等呼吸道癥狀及皮炎、皮疹等皮膚過敏癥狀,這與很多毒跑道受害學生的病症也是吻合的。

曾有報道稱,田徑運動員的職業性哮喘有20%是由TDI所引起。此外,TDI還有明確的致畸作用,因此在塑膠跑道剛剛流行時,業內專家就已經提示需要重視殘餘TDI的危害。

聚氨酯塑膠跑道在施工時還需使用膠水。所謂膠水,更專業的說法是粘合劑,是以甲苯為溶劑。甲苯毒性雖不大,但作為溶劑,它的揮發量較大,長期暴露在含有甲苯的環境下,也會出現記憶力衰退等癥狀。

如果跑道所使用的聚氨酯以及粘合劑並不是穩定性很好的原料,在強光的照射下還容易發生老化降解,毒性也就更難估測。

知情人士稱,現在當局招標很多都是走過場,所有參與競標的公司只要事先提供送樣檢測,並由相關具備資質的檢測中心出具質量安全報告後,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參加項目競標了。

一旦幸運中標,後面的產品生產和最後的驗收實際上都是無人監管的狀態。從公開報導看,各地「毒跑道」事件中也沒有出現具體處理的細節。

5月份陸媒曾報導說,「毒跑道」事件頻發,一方面是由於技術原因,至今對室外塑膠跑道的有毒檢測仍然空白;另一方面是監管不力。

而發現「毒跑道」,多是以學生的身體健康作為「檢測」標準,學生成了檢測「毒跑道」的「小白鼠」。等到學生出現了狀況才來認定學校的跑道是「毒跑道」。

報導指出,問題的關鍵在於這種「錯誤」已經不是首次出現了,可為何還會不斷重演?這難道僅僅是由於標準之失嗎?

報導認為,對「毒跑道」,必須進行追究,對於相關責任人決不能輕易放過。同時,監管部門要承擔起監管責任,對於瀆職者也不能輕饒,唯有將「毒跑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進行嚴密監管,才不會讓「毒跑道」重現於校園中。

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