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專家提醒陸銀行危機 貨幣或變更

【新唐人2016年06月07日訊】中國銀行體系去年利潤急速下降,同時不良貸款也在大幅上升,大量中層員工離職,這些現象令人擔憂中國銀行體系出現危機。有專家認為,目前中國依靠發行貨幣維持經濟的情況相當嚴重,銀行體系的危機很可能會通過改換貨幣來完成。

已經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五大行凈利潤快速下跌,全部跌入零增長水平,其中中行暴跌734個基點,從8.08%猛跌至0.74%,超過了10倍。

同時,不良貸款也在增加,今年3月底,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增加到了13920億人民幣,比去年末增加了878億元。

今年2月,美國對沖基金黑曼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Kyle Bass提出,中國銀行業股本虧損,可達3.5萬億美元(約合23萬億人民幣),為美國銀行業次貸危機爆發時錄得損失數據的4倍。

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中國銀行業面臨的前景歷史空前的,資不抵債都可能出現,破產可以說是擺在眼前了。因為它的利潤的空間已經沒有了,因為這個國家運行的貨幣成本、工業成本,還有社會成本,還有資源性的成本都太高。」

大陸經濟學家、前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發文指出,當前國內銀行體系的脆弱性不可低估。

易憲容指出,儘管大陸銀行業比國際銀行業,晚7年進入無利差經營環境,但由於國內銀行已經習慣於依靠利差產生利潤,近兩年政府為了激活實體經濟,不斷降低利率,銀行利潤自然下降。

另外,前些年盲目投資,造成的產能過剩,導致通過降息釋放出來的這些錢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入房地產,或是在金融體系內循環,炒股、炒房、炒商品期貨、炒比特幣,無一不炒,這樣也會使國內銀行業的脆弱性增加。

易憲容認為,國內銀行業的脆弱性,更主要表現為2009年以來的信貸過度擴張,從2009年至2016年,大陸銀行的人民幣貸款,累計達59.45萬億。

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告訴《新唐人》,中國的貨幣發行量確實居全球之冠。

鞏勝利:「2008年人民幣的發行量大概只有50多萬億,今年4月統計的數據來看,人民幣已經達到138萬億,接近140萬億。」

中國經濟運轉基本依靠發行貨幣。易憲容指出,信貸過度擴張必然會推動房價快速上漲。

根據中原地產的統計數據,2004年至2014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四個一線城市房價上漲,分別為374%、346%、505%、420%。

鞏勝利認為,發行的巨額人民幣不但造成人民幣貶值,反過來還會嚴重影響中國經濟。

鞏勝利:「如果貨幣出現問題,那中國經濟可能就要崩潰,如果貨幣出現問題,可能要繼續降息,如果降息還不行,那就只能擴大貨幣發行,如果印鈔還不行,那就只能把前面的那種貨幣廢掉,重新出現新貨幣。」

鞏勝利說,當年的蘇聯就是前車之鑑,從蘇聯轉變到俄羅斯的過程中,出現過三次貨幣更換。

不過,美國知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在英國《金融時報》撰稿認為,中國積累起來的債務幾乎全部是以本幣計價,同時中國的銀行也一直在註銷不良貸款,央行還擁有充足的工具來應對潛在的銀行擠兌,中國可能不會輕易爆發銀行業危機。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現在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很可能會進行,因為江派勢力把中國的經濟帶到目前的危險境況,現在看來習近平在一點點打破這個控制,能不能打破還要看他們政治上的角力是什麼樣。」

拉迪指出,為了降低金融業正在積累的風險,中共當局必須遏止信貸流向長期不盈利的國企,處置好存量不良資產。

採訪編輯/劉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