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質疑:中國是否成低端藥品傾銷地

【新唐人2016年04月01日訊】中國想打造本土醫療產業,鼓勵國際藥廠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但有外媒披露,不少在國外下架的藥品,都透過與當地業者合作借屍還魂,海撈一票﹔再加上中國內部仿製藥品盛行,外媒擔心,中國是否已經成為低端藥品傾銷地。

華爾街日報29日報導,全球一些外來新藥品由於審批面臨長時間的推遲,但在中國本土企業,藥品則能獲得監管機構迅速放行;這種外來因素使得中國迅速成為低端藥品的傾銷地。

華爾街日報指出,1980年代末期,中風藥物cinepazide由於可能引發血液疾病,從西班牙、義大利、法國下市,不過,瑞士信貸證券研究發現,2010年,這種藥物躍居中國暢銷藥。

不只如此,必治妥施貴寶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藥廠發現旗下肝癌藥物brivanib,效果不如對手,2013年也決定把此一藥品授權給中國新創公司,再鼎醫藥生產。

另外,仿冒外國名牌藥的仿製藥品,也是衝擊中國醫藥環境的原因之一。

中國財新傳媒記者劉佳英:「我們沒有很多的實力和資源去生產創新藥,就只能仿製別人已經生產出來的藥品,所以我們國家其實百分之九十都是仿製藥﹔但是仿製藥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質量)差。」

中國國內的藥品審查浮濫,去年警告偽造臨床測試的仿製藥藥廠將遭嚴懲,有近4/5申請案都緊急撤回;這或許能減輕中國大陸使用次級藥的氾濫,但是審批部門制度的管理與使用者的觀念若不改變,中國大陸繼續成為次級藥垃圾場的可能性還是會存在。

新唐人亞太電視國際新聞組編譯

相關文章
評論